撰文/ Vivi@顶尖文案TOPYS
录音整理/桃红小闪电@顶尖文案TOPYS
采访地点:杭州 品物流形工作室
采访人:Vivi Ramble @顶尖文案TOPYS
对品物流形最早的认识源于几年前的一次报纸专访,印象深刻的是江南竹纸伞和德国红点奖。
第一次亲密接触则是在2013年香港营商周的现场,品物流形将它策展的“融”搬进了展会会场,竹纸椅、竹纸伞、丝绵长衫,浓浓的东方元素和装置意味。
3月,约了很久的工作室拜访终于成行。午后,杭州,某别墅区,和主设计师张雷的访谈在工作室三楼的材料图书馆进行,整整一面墙上整齐地布置着收罗回来的各种材料和说明。
坐在软软的地毯上,一只名为MOKO的小狗不时出现,就着名为“露”的白色陶瓷矮几,用“鬲”系列茶具喝着川宁红茶(小四你赢了==),窗外是不知名的山,惬意得要用毅力克制打盹。张雷正为筹备米兰展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但是一坐下,仍然逻辑清晰、侃侃而谈。
其实,除了风尘仆仆的行李箱,我们更带着满满一箩筐的问号。对于品物流形,似乎认识很久,却又从未真正了解,一旦试图了解,浮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疑惑。这次与其说是访谈,更像是一次探索发现之旅。
先奉上一些品物近几年的一些作品,如果你也有疑惑,请和我们一起出发。
Air Chair/固 竹纸椅/露 陶瓷桌/鬲 Lì茶具
Q:“中国元素”是不是品物的金字招牌?
A:我们热爱身边的材料,更珍惜互联网时代这种难得的沟通障碍。
互联网时代,障碍最珍贵。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易经》
意为:万物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发展,壮大成形。
命名如此充满东方意象的工作室,处于杭州似乎再自然不过。不过,品物流形不只将工作室置于杭州十年不挪窝,更将from yuhang作为自己的一个清晰定位,如果说它身上有烙印,那么不是中国,不是杭州,而是余杭。尽管三位核心设计师,Christoph来自德国,Jovana来自塞尔维亚,只有张雷来自中国——的天津,但在他们看来,他们以及他们的设计,都来自余杭。
台湾有“汉声”,而在大陆,左静老师的“碧山计划”是让张雷十分尊敬的项目之一,“去国还乡”的理论便是这个项目的精髓之一。所谓“去国”,在张雷的理解中就是“去”中国化,不要笼统地打上“中国设计师”烙印,因为中国跟其他国家都不一样,她拥有太多的民族,一直是一个多文化共同存在的国家,中国设计师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对张雷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余杭待了十几年,浸染了一种去不掉的水乡文化痕迹。设计师要做的正是“还乡”,回答“你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以前人们注重的是避免做井底之蛙,但在互联网时代,太多信息的同步让大家变得完全相同,去到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大家全在外界飘着,没有人落地。”在他看来,大家就应该安于一隅,沉浸在一个地方做设计,被当地感染。当通讯发达、沟通没有障碍的时候,反而障碍变得珍贵。
靠山吃山 材料是设计的第一步
品物流形工作室的一楼像一家有着厚厚历史的民间作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纸与竹做的成品半成品,一位穿着围裙的女人正在往吹好的小气球上一层层糊上纸浆,等纸浆干透,戳破气球,就做出了一个纸花瓶的半成品。这样看似简单的工艺,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四个。
品物流形现在使用的都是天然材料,并且希望单个物品的材料越纯粹越好,不得已的时候才会选择两种材料。选择材料和加工的准绳之一就在于能否长时间使用,因好的产品设计应该不受流行影响,是可以传辈的。
这套名为“露”的桌子是陶瓷桌面,表面硬度极高,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它擦完还是一样干净明亮。“其实说白了,人自身也没有那么频繁的更换需求。”
身在余杭,这些带有浓厚地方气息和文化背景的材料显然是品物流形的第一首选。在这片被杭州人称为“老余杭”的地方,有着纸、竹等各种相关特色产品和工艺,其中不少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品物对纸、竹等中国元素的强调,并非全为人为刻意,更多是环境使然。
比如“融”的展览,张雷设定了做5种材料,每年一种,去年是竹,今年是丝,明年是土,后面是铜,再后面是纸,这其实是逼迫着自己挖掘传统材料的一些东西。
Q:品物流形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贵?它的市场定位和运营计划是怎样的?
A:对品物来说,设计并不是一个纯商业行为。至于运营,只要能存活下去就可以。
只做自己喜欢的设计。
品物的产品国内市场不太常见,定价也似乎不那么可亲。比如我们很喜欢的“露”陶瓷茶几,9000的售价未免令人望而却步。
张雷表示定价很大程度上是工艺和成本的原因,例如这种大面积的陶瓷面板成功率是很低的,并且尺寸也往往有所区别,所以只能先做面板再依据面板大小来定制下部的实木架子,无法批量生产,成本自然因此上升。更重要的是,对品物来说,设计并不是一个纯商业行为。所谓的商业行为,是先定市场价,再倒推成本,最后核算这样的成本下可以做出什么样的东西,但是品物不想为了控制成本去做一些不够好的东西。
“我们还是希望少功利和目的的设计,只要能存活下去就可以。”与研究分析市场和需求的美式、麦肯锡式路数相比,品物流形认同的显然是欧洲设计思路——更多凭直觉,因为大多数欧洲设计师有艺术情节,他们的设计建立在艺术的基础上。
理想生活方式
张雷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不是为别人设计的,是为自己设计的。他强调,“为你自己呈现一个好的设计的同时,别人也会对它有需求。”所以品物流形的设计是从设计师们自己的需求而来,更深一步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从生活方式而来,所以设计师的主业应该是生活方式。“你知道你想要的生活,你才知道你需要的设计,那些和你的生活方式有共鸣的,理解你的生活方式的人,就是你的‘目标人群’,这也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根本来源。”张雷说在研究和考察丝、丝绸等这些特殊的材料和手工艺时,在与拥有这些手工艺的师傅们沟通的时候,这些都让他学习到很多东西,也接触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这个口号几乎被各种媒体玩坏了的时候,张雷的这种说法仍然有说服力。
那么什么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张雷的回答令人羡慕。“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我比较想要的,有时候会特别忙,有时候会放空一下。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上。”不过他也忍不住抱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唯一在国内无法满足的反而是最底层——比如干净的空气、食物。这对所有注重生活方式的设计师而言是致命的,包括对Christoph和Jovana来说生活最大的问题也是空气。在张雷看来,把空气问题解决就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好设计的几个等级
张雷说,中国人做设计马上会联系到它的商业模式,企图心极强,然而Christoph和Jovana做设计的重点在于,这个东西这样做很美,是打动人心的。这对张雷的影响特别大,现在的张雷把设计分成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层,能打动你眼睛的设计,视觉上你觉得好看。
第二层,打动你的逻辑思维,你分析之后愿意去购买。
第三层,也是最高层的设计,就是打动你心灵的,虽然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但就是被这个设计所感动。
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不用去计划了。
问起对品物流形的计划,张雷笑言,“如果在05年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我有一个十年规划。后来我们发现,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有很多计划,而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就不用去计划了,顺其自然,慢慢来。最重要就是不能丢掉自己,其他的都不重要。”
Q:东方和西方,传统与未来,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A:我们的设计语言是西方的,我们做的是future-tradition。
西方有时候很东方。
张雷,Christoph和Jovana,是品物流形核心的合伙人,几乎每天全天候待在一起,他们给了张雷身在中国又置身世外的感觉。张雷如数家珍:“你知道按照中国的气氛,我现在的节奏应该就是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然后买学区房……但是他们两个人就像外星人一样——比我们这边金山寺的禅宗法师还要无欲无求一些,他们热衷于工作,而且不是为了发财或者任何目的去做事情。我越来越觉得他们完全符合中国庄子的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张雷显然不觉得自己的产品可以简单用东方、中国、传统这样的字眼定义,在他看来,品物流形使用的是绝对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当代设计语言,品物希望用老的材料,来延续当代设计的一个精神,在2050年,你回想起来的传统其实就是现在、当下,这也就是他们所提倡的future-tradition。以商业目的为设计中心显然是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的。
Christoph来自德国的严谨在这张竹纸椅的框架搭建上显露无疑,每一个节点都是计算精准,才能达到最佳承重状态。
美丽的Jovana只为“美”做设计,这套鬲餐具就是她的作品。张雷说,给客户提案时,Jovana往往只是把设计图一张张放完,一句话都不说,而客户也就懂了。
融,在古汉语中意为上升的炊气,今意融化与融合。这是“Handmade In Hangzhou”的设计初衷,将杭州的传统手工艺进行解构,再溶解到当代设计中去。他们反对简单复制传统图案和形态,他们坚持创造当代设计语言,这便是“融”的设计精神。五年,五种材料(竹、丝、泥、铜、纸),十三位设计师。
张雷同时也是个策展人,在他的“融”展览中,邀请了很多也许默默无闻、不商业的设计师,包括摄影、平面、家具、建筑等各个领域,在他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应该有的本土设计师。
尊重传统,但颠覆传统
品物流形名字出自《易经》,产品的水乡印记深厚,张雷也曾与同事一起到金山寺打禅,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不言而喻,但同时,他身上又有着非常西式的痕迹,对于这种东西方文化在自己身上的冲击,张雷举了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例子。
安藤忠雄要改造日本一个宋朝时期的木质结构佛教寺院,他的改造方式是用水泥做了一个很大的荷花池,池中央有一个楼梯,走下去就是一个水泥的寺院。在日本这种重视传统的环境里,这种举动无疑是惊人的。其实安藤忠雄强调的是,根的东西、精神的东西要保存,但是,形式的东西要打破——这也正呼应了品物流形镂在工作室入口处的两句话:尊重传统,但颠覆传统。显然,颠覆的不是精神,而是形式。
后记:
我们还是要说说这个伪命题,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不知道这次探索发现之旅是否给了你答案,或是让你产生了新的疑惑。希望它至少能让你稍微看见和开始思考,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以及这些设计需要怎样的团队和运营进行支撑,像品物流形这样坚持十年,已经是很不容易。
至于大家关心的如何存活的问题,品物在自己独立的设计之外,能安然生存十年,与同时承担一些商业设计和策展项目想来也有直接关系,今年品物更是终于有了开设专门店的计划。这次的举动,或许会让品物更多被商业所挟持,也或许会让它在人群中绽放更大光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品物流形主设计师张雷接受TOPYS的专访。
本文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顶尖文案TOPYS(http://www.topys.cn)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