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娄晓晶
编辑/SCIASCIA@TOPYS
从陆上最高峰到海底最深处,二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上百公里?恐怕没有,真相是不过17公里;你仰望星空时能看到夜空中星星发出的闪烁光芒,而最亮的那颗北斗星的光芒在宇宙中穿行400了年,最终却只有微弱的那一点映入你的眼睛里……以上这些死理性派内容,都来源于一段声称“82秒让你改变对世界的看法”的视频。
同样,Quora上也有个问答,问题是“有哪些图片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答案里的图片内容则包括了战争、贫穷、拯救、牺牲,遥远的星空和显微镜下的小虫……而这些图片的特点大概是在于,它远离了你日常所见的常规生活,把你从未想象过的世界的另一面展示给你看—在你每天挤地铁上班的时候,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其实是这样运转的哦!看NASA的地球航拍图,只觉宇宙惊人的浩瀚;看非洲大草原上壮观的动物迁徙,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壮美;面对暗夜里星河璀璨,你可能禁不住要回忆过往思考人生;听一曲贝多芬、李斯特,有时候也真的要想想哲学问题。
对的,这一刻你就是真的被Touch到了。
鉴于这个“改变了你对世界的看法的”定语实在太长,我们也可以用“走心”来形容:它不是单纯的感官体验—比如看见奶猫就觉得萌,看见美食就流口水—而是多少过了脑的,并且像酵母一样在心里发酵了起来,所谓心弦被拨动了一下,或是心里那盏灯被摁下了开关。
以上这两则例子在“走心”界特别硬核,算是把牌摊在面前问你“看懂了吗?”,是一种“硬改变”,也就是说当你突然看到世界和生活的某一面,你感到一种震撼,被触动,进而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而软一些的改变就像是TED大会,它相信“优秀的思想可以改变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所以当你听到詹姆斯·卡梅隆在演讲中说:“失败永远都是人生的一个选项,但是恐惧不是。”这时候你很容易就会有些感触,就像昔日听了乔布斯老师说“如果明日将死,你还会做今天在做的事吗?”很多人在第二天就开始盘算辞职,虽然到第三天这事儿又时过境迁了。
比这些醒世恒言更软的,大概就是文艺作品了。比如号称销量仅次于《圣经》、让无数人思考人生的《小王子》,讲述一位只拥有三座膝盖高的火山的小王子,有一朵世界上唯一的花,还驯养了一只小狐狸之类,情节简浅,但却可能是鸡汤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有多少人都觉得自己看完心灵被洗涤了啊!哪怕只拣其中一半信也是很可观的。
当然啦,无论硬核还是软质,无论是看视频、看图片还是听言论—换句话说,我们在知乎上泡一泡,所感所得真的就能改变人生观吗?也许不用这么目的导向,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被Touch到不过就是本能之一种。
另外,我们也总是相信,我们真的能改变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决定都是出于本心,但是也有一则能改变你看待世界的观点是:你没法“改变”你看待世界的观点,所有的“改变”其实都是“认同”。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自由意志,永远都受主观影响,我们相信的就是我们想相信的,我们的改变,或许也只是潜在的观点获得了认同,从而覆盖了之前的观点而已。
总而言之,醒世恒言并不是真理,甚至不保证正确和适用,基本上对我们就只是个Shock。然而,如果人生也是个数据库,似乎还是时时Update更有意思。
A.走心是一种美哦
庞大之美
在NASA的每日一图里,有在距离我们2300万光年的星系正在上演的烟火秀,而NASA很文艺地写道:“这烟火无关纸、粉和火花,而是由黑洞、冲击波和聚集的气体形成的。烟火绽放的地方是NGC4258星系,又称M106星系,是一个类似银河系的螺旋星系。”也有茫茫一片黑中一颗最亮的星,看了注释才觉得高端:“这张照片是由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距离地球14亿公里,是距离地球最远的照片之一。”宇宙如此之大,时间和空间以庞大的单位更迭不断。
微小之美
显微镜下有另一个世界,比如无限放大尘螨,会看到一只小爬虫,而我们每天都把这小虫吸进肺里……呃,这听起来让人有点难受,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些什么!对密集恐惧症患者和洁癖者来说,这种想象可能更是致命打击,如果一直想着这件事,简直难以呼吸!需要看看萌系动画《萌菌物语》,让里面圆滚滚的各种菌来治愈一下这种对微观世界的反感。
数据之美
信息图这种东西可能就是数据界的PPT吧,比如,如果地球是个只有100人的村庄,那么只有30个人是白色人种,剩下70%都是有色人种,其中只有1个人接受过大学教育,而另一个人可能会因饥饿而死。而这种信息放在地图上也不错,比如世上有多少国家没被英格兰入侵过?所有时期都算上的话,嘿,只有21个没被英国逮着过,不愧是大英帝国。
科幻之美
世上有没有外星人这种问题,自己思考似乎没有什么意思,无非是“宇宙那么大怎么会没有啦”或者“如果有为什么不和我们打招呼呢”之类狭隘的地球民族主义,而看看科幻片或者科幻小说能想的就多了,比如如果外星人是怪兽怎么办?外星人如果平常明明好端端是汽车形状的,一生气就变成高达怎么办?在所有的科幻中最科幻的是,如果我实在又美又有钱谁爱我我都觉得亏,只好等一个400年前认识的外星人再爱我一次,怎么办!当然,所有的这些科幻,在走出电影院后,我们都只能回归现实,像夹在一堆超能力者中间的美国队长一样微微一笑,掏出手机:师傅您好,我从神盾局去纽约时代广场,加价5元。
上帝之眼
试过从上帝的角度俯瞰这个世界吗?我们可以通过几座着名的巨大的城市来粗浅地感受一下。从遥远的高空看下来,社区都围成圆圈状的巴塞罗那就像一盒甜甜圈,巴黎像是一只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蜘蛛,迪拜看上去差不多是沙漠里外星人的一处遗迹,孤单伸入海中的开普敦则像是世界的尽头,而里约的天父雕塑像就真的很接近上帝驻地球办事处……而雾霾覆盖的北京,对上帝来说也是谜一般的城市吧!
建筑之美
虽然,从太空能够看见长城这个小学语文书上的结论已经被推翻了,但是无论长城还是摩洛哥全蓝色的小镇,或者高迪“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的浑圆墙体,都给人一种“原来东西还能够这么盖啊!”的惊奇。而如果再了解一下这世界上所有奇形怪状的建筑的遭遇,比如曾经也被人嫌弃的埃菲尔铁塔,便在心中也默默同情了一把央视的大裤衩—真倒霉啊,让你生在了这个PS和社交网络的时代!
工艺之美
如果你曾经在名胜风景区见过那种在一粒米上刻字的精湛技艺,一定也会在“哇真厉害这怎么做到的”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啊,有这种技术干点什么不好”两种极端的感想之间来回摇摆。但总的来说,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里制作干丝、毛豆腐、泡菜的厨房工艺还是某一种真正的艺术,它们都能带你超越平凡的生活—工艺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说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工艺是制作动物牙齿项链,这个时代则可能是做个App。
非标签之美
一张希特勒牵着小女孩的手的照片可能会比一张丘吉尔半裸着从海里走出来的照片更有冲击力—当然看到后者这样一位胖胖男子的丰腴肚皮可能也挺冲击的—然而,前者的意义在于,就像你知道了希特勒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一样,这些要素展示给你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个标签化的恶魔,这就有点Weird。顺便一提,那个胖子首相丘吉尔抽烟喝酒样样在行,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却安安稳稳活到了91岁。
孕育之美
瑞典摄影家奥纳特·尼尔森和美国摄影家亚历山大·特西亚拉斯拍摄了一组有关胎儿如何孕育的照片—一个人身体的细胞、各种组织是怎么在母亲体内生长并最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组远比B超好看的照片一张一张地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从一个带着尾巴的胚胎演变出心脏、手和脚、眼睛和眉毛……当然,这组照片从视觉上来说称不上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对“Anti熊孩子组织”和“爸妈皆祸害组织”成员来说可能还有点冒犯,但是生命就是这样,结合,孕育,嘭!
生活在别处之美
如果你关注了微博上那个“人在纽约”账号,会发现为什么所有出镜的纽约人都如此隽永,好像在纽约街头随便一抓就能抓到个王尔德,譬如“你感到最愧疚的事是什么?”“我本该快乐,却并不快乐。”不知道真的是纽约客们格外懂得人生,还是距离产生美啊?反正同样在街头逮人的“他们在北京”,虽然也同样包罗各色人等,还是因为太接地气而不显得那么震撼人心了。
真相之美
果壳上有个帖子叫做《那些看起来很萌但是实际上很凶残的动物》,其中提到了诸如大熊猫其实是肉食动物,在野外跑得比你还快,你只能跟在后面捡便便之类的残酷事实……另外,海报上常出现的萌萌的北极熊会吃萌萌的海豹,而萌萌的海豹会吃萌萌的企鹅,虽然这两件事并不发生在同一个半球……
时间之美
那种和25年前穿着一样,Pose一样,只是人逐渐长残的合影,会让人感慨,其实时间是永恒的,流走的只有我们而已。
然而,无论人像面团一样被扯得多么奇形怪状,但凡全体人员还都完好地出现在合影上,其实多多少少也还是喜剧,那种此地空余黄鹤楼式的照片才最令人唏嘘。
B.但这种被Touch吧,也并不都是高大上的
毁童年
真怀念我们看不出大头儿子邻居家的叔叔也是大头的青涩日子,而那种让·雷诺版或越南真人版的哆啦A梦也让人有些无所适从—正因为童年的记忆太单纯,一旦有人指出其中的违和之处,简直能冲击整个人的世界观!
神曲
虾米有个《神曲的自我修养》的帖子,其中也不全是电音Remix,还包括《冬天里的一把火》或者《甜蜜蜜》之类的老牌金曲,反正就是你听过一遍会跟着连哼三天的那些歌!快去重温一下《爱情鸟》吧!
黑历史
在一篇描述北京国贸地区的繁华与落寞的文章最后,提到了一个Point:这个一秒几十万元上下的CBD地区,曾经叫做大北窑—倒是和中关村挺对仗啊,大北窑君。
世界杯新闻
比如德国7比1屠了巴西,虽然我们拥有一支常年被这么屠来屠去的中国男子足球队,这个结果依然挺震撼;同样,在自己的小说《权力的游戏》里杀人如麻的乔治·R·R·马丁也被这个比赛结果震到了,他发推特补刀说:“剧透!本届世界杯剧本是我写的。”(Spoiler Alert! I wrote the script for this World Cup game.)
VIA: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