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自建筑师青山周平今年五月的TED演讲。
他家的猫啊,到处跑,跑累了就瘫,眯快活了再继续闹。春夏秋冬睡觉的地方都不一样,喜欢待的地儿也随时间与心情在变化。
也许我们的生活也可以更开放更自由,比如在书房睡觉、在餐厅办公。别说,趋势还真是这么发展。你看,星巴克这不就成了大多数人的客厅与书房。
未来的居住空间,因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了更多精彩的可能性。比如说,共享社区。
欢迎光临我理想中的合租生活
项目: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你知道自家隔壁住着谁吗?家庭观念的产生使得我们的住家越来越封闭与私人。但随着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于独立的生活方式,一人居住、一人工作、一人消费、一人享受,许多不是十分必要的生活资源被直接省略,于是“共享经济”应运而生。这次不如来试试,共享社区。
先别急着说不,我们曾住过的宿舍、合租房,其实都是一种共享。在项目中,青山周平也为住客保留了完整的私人生活空间。将房间设计成盒子形状,底部装备轮子,可自由移动以便腾出开趴的空间,甚至可以去顶楼晒太阳、赏月亮。房型有基本款、书房型、植物控之家等可选。同爱好者可以互相交流聚集,形成半公共的暧昧共享空间。
设计师实现房间最小化的同时,将其余家具全布置在盒子外面。而厨房、洗手间、淋浴室、洗衣室等需要连接供水的区域则全部共用,集中配置在楼层的中心。项目的首个手术对象是广东清远的一栋空置女工宿舍。
柯布西耶曾提出,理想城市就是可以对居住、劳动、 游憩和交通等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配并使之正常运行。不过,与其说共享社区是出于经济合理性的考虑,不如说与他人交往的生活方式着实令人向往,当然前提是,遇上了好的同居者。
这样的老胡同,真想去借宿一晚
项目: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
这次的改造对象是北京南锣鼓巷胡同中的两户人家,共三间房子。大户型住着三代共五口人,青山想给家庭成员提供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但在细节上保留他们交流的机会。而小户着重考虑了空间的伸缩性,比如可拉伸供八人用餐的桌子、受到国子监启发完成的能够相互切换的茶室与卧室,让小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可拉伸供八人用餐的桌子
▵受到国子监启发完成的能够相互切换的茶室与卧室
而在老房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层出不穷,尺寸再三测量没法确定、突发事件倒是一天比一天来的新鲜、这一个不小心就影响了周围邻居的生活,于是设计方案不得不改了又改。
但最后新房落成,住户满意不说,也实打实地提供了老胡同空间改造的可能性。陪伴着代代北京人成长的胡同,除了拆拆拆,还有更美好的出路。
让胡同街道保持LOFT的腔调
项目:灯口市L形之家
北京灯街口附近的胡同里,L形的狭长房夹在胡同墙和一个二层楼的外墙之间,这里住着三代共六口的一家人。房子缺少采光面,阴暗潮湿、气氛压抑。
但这样的夹缝房屋,经由建筑师的巧手,亦能开出独特的花来。
青山周平一行人在贯穿屋子的走廊上开了多个天窗,把光引进室内。同时新增的电动天窗与玻璃立面也不失美观地改善了房屋采光问题。
同时,他们在垂直面上动了点脑筋,使用轧型钢板和现浇混凝土的工艺重新修建屋面,并在局部新建了夹层,把二楼整成了一个儿童空间。柔软的白色编织网、仿草皮质感的彩色地毯、多变的空间形式,保证安全的同时也提供给孩子们开放的玩乐平台。
总有一家店,让你像回家
项目:失物招领旧店改造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习惯把咖啡馆当客厅,把深夜食堂当厨房?除了距离感刚好的热情服务与家常菜一般的食物口味,室内的装潢也能适当地模糊掉“店”与“家”的界线。失物招领是一家坐落在北京国子监的独立家具品牌,青山周平在着手其改造时,想要顺着品牌这股原木质朴的劲儿,追求不简单的简洁。
这看似普普通通的空间,细节里却暗暗藏着建筑师的小心思。选材上贴近自然,例如贴装了和纸原材的墙面、使用了硅藻土涂层的墙壁、还原了真实金属质感的铁质扶手、店面上大量运用的黑胡桃实木等等,都希望打造出一间拥有独特素朴质感的店儿,让客人通过视觉到触觉再到味觉的体验,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书本和言语,在天地里碰撞惊喜
项目:未读CLUB
在这个只有44平米的空间里,十八把椅子三横六纵整齐排列开来,极简现代的装潢风格无疑是最不易出错的选择。建筑师抛弃了所有不必要的繁杂元素,仅保留颇为复古的吊灯泡、360度可自由转动的椅子、读者信箱、书籍展示墙与讲者投影墙,工作空间与储藏空间被藏在了读者视线之外,这也在视觉上放大了空间感。同时,被保留下的斑驳旧墙搭上新植入的干净白墙与温暖的原木地板,赋予了空间十足的张力。在这方天地交流分享,实在难防被突然的灵感击中而不小心闪到腰。
不知道以上的案例有没有帮助你突破对居住空间原本的认识,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你我都能留意捕捉身边那些游离于钢筋水泥间的诗意。
如果可以,当一只吃饱就睡睡醒继续吃的喵,好像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