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随着哔哩哔哩(B站)11周年庆举办,吊足大家胃口的“B站三部曲”最后一部,也终于尘埃落定。
和水没有任何关系,继《后浪》、《入海》之后,B站以一部《喜相逢》,把前两部都没明说的事儿挑明讲了出来。
其实,将B站这三条片子串起来看,有俩字儿明明白白——“新老”——新一代和老一辈,新用户和老会员,当然,还有试图揭掉或模糊的老的二次元标签和一个新B站。
如果你还没看过,就先一起瞧瞧这支“压轴大片”长啥样吧。
和起点高、争议大的《后浪》,以及温情又略中规中矩的《入海》相比,《喜相逢》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碎”。
这种碎,首先体现在画面质感上,一开始是一种稍带80年代电视剧味道的接地气儿画风,紧接着,我大爷开始拍片儿,画风切换成现代大片赶脚,然后,随着剧情推进,回到相亲公园,又转回开场时的风格,而当大爷点开自己的作品,在老人最爱字体加持下,整个画面又渗透出一种有点土土的小视频质感。
第二层碎,是剧情。虽然你大概也能一句话讲出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但它实在算不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故事。
大爷大妈开头就爱好进行了近3分钟的“交流”,占全片近半篇幅,但当中对剧情有实质性帮助的似乎并不多,对话内容也缺少抓人眼球的亮点,就一支商业广告片来说,这样的操作有点危险,因为在看到全片核心前,我可能就被阿姨那张碎碎念的嘴劝退了。
诚然,这似乎不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但对B站来讲,他们目的大概也并不是给你讲个动听的故事。
片子的核心和高潮,从2分50秒左右开始,到5分15秒结束,约2分半里,伴随着大爷慷慨激昂的演说,以及他为了拍摄Up主使用的千奇百怪的方式,片子密集呈现了B站不同领域的著名Up主,当中还埋下了诸如罗翔老师的张三、老番茄的下巴、腾格尔老师的隐(钢)形(铁)翅(之)膀(翼)等老粉一眼便能懂的梗。
于不太了解B站的人来说,它展现了这一平台目前丰富的内容,而于熟悉它的老用户来说,那些彩蛋便是这个平台送给他们的来自老友的问候。
这部分内容单拎出来,是鲜活的、有趣的,特别它最后以一种有些诙谐的方式,在两天后的公园收尾,前后情绪的反转落差,让人对先前那场淋漓的大戏更多了几分深刻的印象。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喜相逢》成了。
它以一种令人有些别扭、情绪不太连贯的视觉表达方式(这里纯属个人感受),实实在在完成了B站期待它实现的任务——让人记住了,B站是个多元的、学习的网站,这里除了ACG内容,还有财经、法律、生活、音乐……
最后,回头看看B站这次的三部曲:《后浪》,踩着五四青年节的节点,高调登陆央视黄金时段,虽然争议满满,但它成功完成了让B站出圈的任务,达至现象级传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入海》,520释出,虽然水花不如《后浪》大,但搭着毕业季的情绪,娓娓道来年轻人的艰辛与希望,让人们觉得,B站还是那个最懂年青一代的B站,而更重要的是,作为承上启下之作,它埋下了第三部的种子,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最后,《喜相逢》,11周年演讲压轴播出,它告诉你,B站是后浪的,但它亦是前浪的,是一个学习App,是网罗所有“你感兴趣的视频”的平台。
从campaign本身来看,B站这三部曲的组合拳,很完整,各自也都不错地完成了自己的宣传任务。
可以看出,B站这次推广目的很清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视频平台市场中,它要扩展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过往二次元文化聚集地、小众文化圈层中跳脱出来,变成多领域视频内容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全民网站”。但与此同时,它亦要守住自己最具特色的文化和调性,以便在众多竞争者中凸显出来。
三部曲是一个“宣言”,而具体如何实现这种平衡,很期待B站之后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