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乐队的夏天》还在热热闹闹进行中,虽然乐队们各有各的性格,但两季看下来,当中有点儿共性的,是时不时涌出的怀旧情怀。
从面孔到痛仰,再到Joyside和达达……乐迷及音乐人们在那些熟悉的人与旋律间,回首自己的青春,以至于都要落下泪来。
而我们和音乐的故事啊,可不仅仅存在于旋律中,还寄放在一件件物件儿上。
巨大的先锋组合音响、夏普双卡收录机,带收音机功能的SONY mp3……它们可能早已落上厚厚的尘,又或者被老妈当废旧品处理掉了,但说起与之相伴的时光,总似乎就在昨日。
今儿个,我们就退出某某app,放下手机,摘掉AirPods,到那些和古早播放器一起浪荡的岁月里,打捞打捞远走的光阴之歌。
比起童年里其他的回忆,跟自己独处的时光现在看来真的奢侈又浪漫。
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垫着脚从书柜上的CD套盒里选一张明晃晃的CD光盘,然后摁下Pionner组合音响上第三层黑色的方形按键,那个可以同时容纳6张CD的播放器小盒子便慢悠悠地滑出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光盘插进去之后,CD盒又优雅地退回去——整个过程非常令人满意,顺滑无声,接下来就等音乐响起。
这个时候的我一般是光着膀子躺在客厅的木地板上,嘴里吸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乳酸宝,看着橙红色的夕阳斜斜地散落在亚麻窗帘布上,什么都不用想,学校、老师、家长、分数、暑假——没什么比躺在这里听着歌儿更自由。
这台先锋Pionner组合音响跟我一起度过了整个幼儿园和小学时光,是年轻的爸爸出国留学时费劲带回来的年轻人的“玩物”。
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除了磁带、CD、黑胶之外的三层是干什么用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即便几十年过去,我们换了房子搬过几次家,它也早已被放进储藏室落灰,但每当我看见它,还是会感叹那个躺在地板上异想天开思绪乱飞的自己。
这台双卡录音机,在我家已经摆了40年,从我出生起,它就一直在那里了。
理所当然的,小时候的我从没拿它当一回事儿,大概因为我没赶上它最辉煌的年代。只是恍惚知道它来自巴黎,进家门后引起小小轰动;据说外公回来时用空白磁带偷偷翻录了一盘邓丽君;据说妈妈曾经提着它到公司,在下班后和同事们一起蹦迪。
它真正在我的记忆中烙下印记是在外公外婆搬家时,妈妈不知从哪儿翻出了她年轻时收藏的磁带,挑挑拣拣了一盘放进了这台双卡录音机。
录音机里传出我闻所未闻的歌声,只听儿歌的我,当时一定摆出了“喔(⊙o⊙)”的表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就是闻名遐迩的《Yesterday Once More》。
那时的我不过是个小豆丁,竟也在磁带转动的轻微咔哒声中感知到一丝岁月陈酿的滋味,旧日时光与播放器本身产生共鸣,平白生出更浓厚的感伤。
后来我听过无数遍的《Yesterday Once More》,都比不上那台大录音机中传出来的够味儿。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这期主题说要写播放器,我这个IT盲非常为难——地数出了前后拥有过的十几款。
从家庭影院DVD,到卡带机、MP3,几乎一个不落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但记忆犹新(事实上也仍然非常新)的,是大学时斥资600元购入的松下卡带机。在一众直眉楞眼的爱华中,它曲线流畅,配色优雅,颜值出众。
虽然是随身听,但它对我的陪伴非常静态(也可能是我为人非常静态)。在萧亚轩孙燕姿刚红起来的那些年,在十一点就熄灯的宿舍,不停地从A面翻到B面,再翻回A面,然后在某个半梦半醒的瞬间,伸出手,摁掉。
一个冷知识:最早的卡带机连翻面都不会,但是它会,所以能无限循环,睡得特别沉的第二天早晨头会疼。
这个随身听其实买在磁带时代的尾声。很快,时尚达人鼓捣起了CD机,曾经与它共事的卡带 ,也都在毕业跳蚤市场排排坐,十元三盒传递给了学妹。卡带机因为太贵一向不在交易之列,才陪伴至今。
严格意义上,现在哪有什么随身的播放器,有的只是各式各样的手机扩音器。而我的听歌习惯却似乎在那个磁带年代就已经定型,比如一次只听一个歌手的专辑。
已经不太记得自己到底是怎么拥有的这台CD随身听了。记忆里父母很少给我买这种“影响学习”的东西。
但,我就稀里糊涂地拥有了它。
从《范特西》到《八度空间》再到《叶惠美》,从《Super Star》到《安可》,再从《乐行者》到《编号 89757》……十多年后在KTV里点的歌,好像依旧逃不开当年从这台CD机里听到的那些。
音乐有记忆,与之相关的载体亦然。即使今天播放器早已日新月异,我这台摔破了一角的CD随身听也早被老妈当废旧品处理掉,但当那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依然会在记忆的一角看到它有些笨重的身影。
它是上下学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份独属的轻松愉悦,也是有些喜欢的那个男孩,突然摘去一边耳机和你同听一首歌的紧张和小雀跃,是不会回来但一直会在的成长的一部分。
这是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播放器,小学时购入,高中还时不时翻出来用。现在看来,无论是2G的内存、320x240的屏幕,还是到最后只能用几小时的电量,都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正是它带我听歌、听电台、看小说,陪我写作业和去各地旅游。
内存满了是常有的事,于是就常要为删除哪本书哪首歌犯难,每次更新曲库总会想方设法保留上一季的最爱,就像要把歌单作为记录成长和喜好变化的形式,直到最后其中装载的内容连同设备本身一起被替换。
你总是相信那些歌与书是宝贵的,但其实你根本不会再打开看了,因为找不到充电器,找不到合适的usb数据线,最主要的还是你根本不会想起来再打开看了。
高中拥有的第一台AKA人生中最后一台MP3,是以当年风靡的Sony结尾的。
当时要求购买的理由是“练英语听力”(估计大家都是这么哄骗家长买MP3的),买到以后当然被大篇幅的周杰伦林俊杰SHE、夹杂着几首Coldplay和Maroon 5 所占据。
这个MP3和我之前的爱国者(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了)不同的点在于他的ZAP格式,启动这个格式以后就会开启“只听副歌”功能。所以当网抑云的会员模式一出来,所有的VIP限定歌曲只能听个几十秒副歌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功能:害!这不就是抄你Sony老大哥10年前的玩法吗?!
除此之外的收音机功能,更是陪伴了我整个高三入睡前的半小时。当时只收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宣传词“FM107.7——music radio ”还依然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这个电台几乎是高三封闭式学习的我,唯一和外界联系的窗口:看看谁又发新歌了,在怀旧金曲里缅怀之前的偶像,听主播们打趣唠嗑逗嘴……除开试卷、排名、倒计时,这个用MP3收听的电台承载着我的小小聊慰。
收到阿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费了好大劲从收纳箱里面把她翻出来。其实高三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用过她了,但是上大学、出来工作、搬了好几次家还是依然带在身边(甚至没有弄丢)。
昨天晚上试着给她充上电,内心其实不抱期待……
但是看到屏幕突然亮起来还是忍不住内心唏嘘了一声:真好啊,你还在这里。
就想问问:读书时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校服上永远夹了一个iPod Shuffle?
不大的空间里塞满了爱听的歌曲,但它没有屏幕,你只能依靠记忆力,搜寻当下想听那一首。不过,如果随机模式下一切歌便刚好换到符合心境的一首歌,那是最大的惊喜,忍不住要在心里感叹一句:“还是你懂我!”
感谢Shuffle在漫长的走读生涯里,帮我打发掉了那些在烈日下走路的时光。听着耳机里流淌出的曲调,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 会在哪里读大学?读什么专业?脸上的痘痘会不会消失?还会不会和同窗的老友保持联系?那个他会在哪里?
如今回过头来,时不时地想起那段不知道在烦恼什么的青春岁月。只能觉得自己可笑——生活就像是iPod Shuffle,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首歌是什么歌,你能做的,只是用心地倾听与感受。
当当当当,欢迎今天的彩蛋嘉宾——步步高复读机。
它是个神奇的存在,当本期主题被抛出时,下至新进的实习小姑娘,上至久经职场的前辈编辑,竟然在它身上找到了共鸣。
没想到啊,小霸王学习机上产生的代沟,在步步高复读机这儿被完美缝合了。
大家高度一致地表示,这台打着学外语更容易旗号买回来的复读机,播放最多的,是流!行!歌!曲!
不过,话说回来,听英文歌也是学英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