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伍迪·艾伦等文艺片导演们总和午夜过不去,从《午夜巴塞罗那》到《午夜巴黎》再到《午夜罗马》,当城市褪去喧闹的外衣,展现出静谧侧脸的时候,仿佛更显出魅力。
但生活不是电影,城市也不尽显诗意。当饱受失眠困扰的夜猫子苏醒,他们会去哪里打发掉这漫漫长夜?在这偌大的城市里,能够让时间变短的不止是机械化的24小时便利店或者喧闹油腻的酒吧食肆。
你有没有想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打开夜晚?不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遨游,而是走出家门,去看看午夜时人们怎么过?现代的城市,对于昼伏夜出的人们是否友好?我们决定从纽约的地铁开始看,看看这个永不停歇的系统,是如何让这座城市的夜晚一样美好。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收录了一篇关于纽约地铁的文章。她就在里面记录下她一次失眠后在纽约坐地铁的经历。她慢慢地发现每个车站都有着独特的个性,那些掩盖在白日喧闹中的景色。当她在凌晨坐到终点站Coney Island时,她在那一刻异常清醒,与这个世界达成某种和解。
曾经多次搭乘过纽约的凌晨地铁,当从地狱厨房或者切尔西区喝完酒蹦完迪出来,习惯性地去找那亮着灯的绿色地铁口,那对我而言是回家的开始。深夜的纽约地铁站人并不多,一个个脸上透露着要么是刚下班的疲态,要么则是刚刚酒到浓处的微醺。偶尔有无家可归的人,熟练地找到最适合睡觉的地方,席地而睡,以天为被。旁边的铁轨走出了几位穿着橙色背心的维修工,手里拿巨大的扳手,一边一边地敲,回声沿着隧道传到深处。
夜游一族们常常沿着回声,在纽约的街头巷尾徘徊。时代广场,这不眠不休的纽约中心,即便是凌晨三点,街头依然熙熙攘攘。街角依然有身着奇装异服的人,睁着双眼寻找愿意和他们合影旅客。你依然可以从街角的便利店买到零食与香烟,他们不是连锁大型企业,店主会操着一口印度腔或巴基斯坦腔的英语向你问好。
再向下城区进发,别去上城区,上城区的午夜静悄悄,夜晚唯一的声音可能只有救护车的警铃。沿着街道,你会看到街边时不时有餐车,不知道为什么,沿街的塔克饼(Taco)和中东盖饭(Halal)在午夜时分吃起来总是特别香,还有椒盐蝴蝶饼,一边走一边掰着吃。走到了华盛顿广场附近,就一定要去那里最有名的比萨店吃一美元一块的披萨饼。曼哈顿最好的一点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找到美味且(相对)便宜的食物。
最浪漫的方式,是在午夜去探访那些昔日拥挤的地标。在炮台公园(Battery Park)地铁站下车,去看夜幕中依然闪耀的自由女神像,再沿着布鲁克林大桥走一遍, 接着去DUMBO区那边的旋转木马看看,午夜下晶莹剔透还亮着灯的它,看起来像一座水晶灯,而在白天,你只能看到木马上斑驳的漆。
但其实,第一次搭乘深夜纽约地铁时,我的确感到过害怕。特别是当平日的快线车因为深夜也改成每站必停的慢线车之后,会穿越不少平日只会在报纸社会版出现的街区。在W4街车站候车,已经过了午夜时分,空气中依然充满了燥热的气息,混杂着无家可归的人留在车站各个角落里的尿味,让整个车站像一个囚笼。肥胖的老鼠在车轨间灵巧地觅食,它们比我们更熟悉这里。难怪学姐曾语重心长地告诉过我:“你想想看看地狱是什么样?夏天时下午两点来W4车站就可以看到。” 即便条件再恶劣,伴随着地铁有节奏的晃动,就像回到儿时的摇篮,很难保持清醒。因此,再睁开眼睛时只看到空荡荡的地铁终点站,以及那如落日一般巨大的橙黄色灯光。
好在纽约的地铁全年无休,于是决定坐上反方向的车,继续前行。这趟回家的旅程显得格外地漫长,平常快线车20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次变成了4个小时。
凌晨的纽约地铁,不说是百鬼夜行,但绝对也会出现不少人间奇景。我在深夜的纽约地铁上见过流浪汉唱普契尼的歌剧,也遇到过传教士大声朗读《圣经》,劝说醉酒的人停止放浪;还有人在上面抱头痛哭,对着陌生人讲出那些最亲密的人都无法说出秘密,还有人闭上眼睛,在地铁上沉入深深的睡眠——他们是这座机会之城里的无家可归者,它们将地铁当做自己的家,花2.75美金买一张地铁卡,在地铁站内解决一切。
在这个世界上,可能也只有在纽约能够提供这种景观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提供24小时不间断地铁服务的城市,纽约的地铁不仅仅是作为城市毛细血管,将不同的人运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它的存在,更为在这座欲望都市中无家可归之人提供了一个落脚之处。
因为密集人口,以地铁作为主要出行工具的纽约在以汽车为主要的美国显得有些不同,而这也是与纽约的城市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纽约市面积虽然有784平方公里,但却生活着840万常驻居民。同时,纽约每年还要接待超过6500万游客的造访,地少人多的现状就决定了纽约必须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满足城市的日常需求。
因此,纽约早在1868年左右就开始了对于轨道交通的探索,发展至今,424个车站串联起了纽约市,每日运输550万人。而在这550万人里,有不少人所从事的必要性工作并不遵循朝九晚五的时间表(比如需要日夜颠倒换班的医生护士),为了维持城市日常的运作,纽约市的地铁系统才会永不休眠。
让纽约地铁永不休眠的代价一样高昂,需要全民买单。因为全年无休,地铁与车站的维护成本非常的高,而因为相同的原因,地铁与车站的维护只能在夜间运行,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这样运营方式也让纽约地铁的发展缓慢,甚至有点脱离现代社会。
时至今日,MTA的工作人员依然靠手动记录列车运行,有时甚至需要手动搬动开关进行轨道分岔,手动打开信号灯告知列车司机前方轨道的安全情况,但终究因为线路众多,纽约地铁的维护与运营常常只能顾头不顾尾,往往一边还没修好,另一边就出问题。而这也是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地铁延误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每次地铁开到一半停在黑黢黢的通道里,人们也只能低声咒骂一句,再耐心等待。纽约客依然是幸运的,有全天候的服务总好过没有。
维持24小时的运作,虽然很方便,但代价的确不低。在人工成本高昂的邻国日本,曾经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24小时营业制”正在慢慢消失,因为人口萎缩的问题逐渐加剧,便利店普遍面临着招工成本上涨,而边际收益降低的窘境。况且,日本发达的自动售卖机产业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便利店的存在,此时继续强制性推行24小时营业制度,恐怕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在我们生活的中国,虽然处于人口红利的末端,但因为人口基数大,能够支撑起24小时运营的成本,所提供24小时运营的产业越来越多。与其它地区呈现明显不同的是,提供24小时服务的产业不仅仅是药房与便利店等必需行业,也有书店、自习室等非必需行业。
面对现代人睡得越来越晚,也越来越少的现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提供24小时的产业,也让习惯昼伏夜出的夜行动物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你最希望/喜欢城市里的什么是24小时运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