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signer's Designer专栏简介:
设计师们的心里都有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又或许只有一两个)布满了对他们设计路上曾有启发或影响的名字。
名单上的人也许家喻户晓,又或名不见经传。他们也许没有追求过世界定义的成功,但却活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他们的作品与人生的哲学,都紧紧地抓住了那些梦想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们的心。
-----
作为潮流的前瞻者们,服装设计师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世界各种进步(又或者有时是倒退)所影响,去用他们的创作,例如衣服与配饰去勾划出身体线条,记录下当时世界大局的脉动,观念的转化,人类对性别角色框架的重整以及大众审美的变迁。例如近10年来,自从PHOEBE PHILO让出了CELINÉ创意总监位置后,由女性设计为己悦者容,转成了巨大商标夺目的复古怪奇,到现在各种当红街牌等的假反叛实炫富,或是以环保为主旨的小众设计渗入时装主流,都反映了生活方式的种种变迁。
从女性视角出发、以设计取悦自身的概念其实早早被循环了几遍,除了现在品牌还在经营的COCO CHANEL,ELSA SCHIAPARELLI等之外,其实早有好几个自力更生的设计师暨女性经营者叱咤于男性主导的服装行业,只是因为品牌没有被持续经营,她们开辟的路默默地被尘封于层层交叠的时尚史里——比如说二十世纪初解放女性束腰流行强力推手之一的Callot Soeurs,卡洛特姊妹。
顶着耀眼红发的卡洛特四姊妹于十九世纪末曾经以纤巧的手工蕾丝丶精巧的花边丶袅娜的东方丝绸、细腻无比的刺绣引领出新的潮流,把当时的女性从厚重层叠的撑裙与违背身体自然线条的紧身束腰中释放,用飘逸轻巧的布料重新定义了女性追求的时尚。
带着俄裔血统的Marie(玛丽)、Régina(里贾纳),Marthe(玛特)和Joséphine(约瑟芬)出生于19世纪50年代,父亲是画家兼设计学校的讲师同时亦是古董商,而母亲是承载了精细蕾丝与花边制作技巧的匠人。除了最年长的玛丽早年曾在著名的Raudnitz et Cie裁缝师手下工作过,四姊妹均在母亲循循善诱之下,有着过人的蕾丝制造手艺。由于当时机器制造的蕾丝还没普及,四姊妹在1895年决定共同经营公司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精致的手工制作蕾丝作为品牌的招牌卖点。
纵使四人当时均已婚,但还是选择了以家族姓氏加上姊妹二字作为品牌名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这是一个很聪明但也带有一定风险的决定。在当时女性极少经商的社会,这个品牌名称在众多以男性名字或兄弟为名的品牌当中卓尔不群,但也可能会给品牌带来些许柔弱形象。
但是她们就偏偏朝着这个症结点迎刃而上。一开始品牌抓准了一个男性设计师们可能比较不熟悉的市场空缺——女性内衣。她们结合父亲与母亲的专长,搜集与翻新古董蕾丝,再用其点缀女性的贴身衣物与衬衫以及装饰品等,从内而外增添女性的信心,让顾客们似是魅惑地带着一个默默让自己变得更妩媚的秘密。呼应着如今大热的Upcycling或是循环再用Dead Stock的概念,这个崭新的尝试一下子就让她们位于时尚地区彼端的店跃出重围,成了巴黎社交圈女士们乐于分享的小秘密。
顾客日渐增多,品牌亦茁壮成长,卡洛特姊妹除了扩展业务到一般女装以外亦加入巴黎高级时装协会,成为了二十世纪开初巴黎最炙手可热的时装屋品牌之一。而二十世纪初同时亦是异国情调的审美及与西方的传统创作互相切磋碰撞,启发无尽新奇灵感之时,俄罗斯芭蕾舞团于巴黎火速冒起,日本的浮世绘艺术第一次被带到西方。时尚界内,提起东方主义色彩,都会想到号称从束衣中解女性的Paul Poiret(保罗·波瓦雷),但其实卡洛特姊妹是使之流行的重要推手之一。她们设身处地的知道女性想要的是什么——更多的行动自由、流畅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特意设计于蜡烛灯光下优雅闪耀的晚礼服用上了高腰线的古希腊风裙子形状,但却有着由浮世绘启发的欧式刺绣;又或是带着日本的和服袖、混叠了中亚风情的流苏腰带、名贵的中国刺绣绸缎等等的作品层见叠出。
她们的名字没有传颂至今的原因,也许跟她们的个性比较实干不张扬不无关系。不似波瓦雷等有名的时装设计师一样,卡洛特姐妹们不太出席于社交场合,对杂志采访亦小心翼翼;不知道与姊妹中年纪最小的约瑟芬于31岁时早逝(据说是自杀,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公开承认或否认)是否有关。也同样,卡洛特姐妹家不太喜欢做广告,品牌的名字从未出现在杂志广告中,但已在当时的大明星们、剧院里的著名女演员们的私人穿搭中向大众成功散播。
也可能因为她们真的是因为公司的繁重经营而抽不开身去公关经营。于巴黎获得了成功以后,独具慧眼的她们早早开发了当时的新兴市场——美洲与南美洲市场,以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有外来资金,难得的成为了巴黎寥寥可数于困难时期仍继续经营的时装屋之一。高峰期时,她们一年的营收高达两百万旧法郎(约等值现今一千六百万欧元左右),而其作坊、丝带、丝绸、刺绣和花边工厂共有三万余名员工。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卡洛特姊妹,尤其是据说有着严肃修女压迫感般的玛丽,即使已经位高权重,仍会亲身于工作室参与设计,并且毫不吝啬地培养后进。作为第一批直接于人体或是模特儿身上直接以披布立体剪裁,依着人体自然曲线去创作的设计师,她甚少先行画图,更似是随心跟身体与空间及对话,使穿着的时候使用者总是自在舒适。后来自己也成为时装传奇的Madeleine Vionnet(玛德琳·维尼纳)曾在卡洛特姊妹品牌下工作成长,并在后来的访问中将成功归于姊妹们对她设计技术的培训。
1920年开始,卡洛特姊妹开始为大胆地冒险到外面参加公共生活的女性提供合时的衣服。她们开始逐渐将将装饰艺术和立体主义的元素融入到浪漫、女性化的品牌核心中,甚至挑战起了以前从来没有于女性高级时装内出现的材料-皮革。1925年,卡洛特姊妹推出了第一件为女性而制的驾驶风格皮衣,这一具有历史象征性的作品如今被收藏在英国巴斯的时装博物馆中。这件大衣不仅说明了它的历史时刻,也说明了这个品牌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女性新时代的到来,也是卡洛特姊妹结束的开始。
1927年,玛丽卡洛特去世,她的儿子在她去世后接管了卡洛特姊妹。当时简约风格开始崛起,品牌的繁复装饰被认为是落伍的象征,加上1929年美国市场崩盘的影响,主要资金来自海外的卡洛特姊妹品牌无法再维持。及后到1937年,卡洛特姊妹被以前的竞争对手法国时装品牌Calvet全面收购后虽有继续经营,但物是人非,到1952年,Callot Soeurs的名字彻底的从时尚圈中消失。
玛丽卡洛特曾经表示:“衣服应该只是女性所拥而想用其作出表达的一部分,而非从其衣服中去寻找该女性的所属。”正是这种要呈现女性作为个体的多面性的理念一直支撑着卡洛特姊妹品牌的由兴至衰。
即使卡洛特姊妹们从来没有先驱的冒险精神,没有革命性的抢眼创作,但她们却以高超的手艺,巧颖的智慧,将心比心的触觉冲进了别人开辟的突破口,总是带着恰好正确的答案,不超前,不落后,只求使用者能与其作品从心而发地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