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里,当紫霞仙子对至尊宝说出那句:“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着这结局。”时,有多少人在屏幕前也心有戚戚焉。我们也没想到啊,本来冲着周星驰的面子上想看看喜剧,却没想到交出了一滴滚烫的眼泪。
但也许正是这样出其不意的反转,这部电影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永不磨灭的白月光。我们看戏剧,很多时候其实就在等待着一个反转,当好人黑化,或当坏人洗白,当反转出现时,往往戏剧张力也到了高潮。这份清单里的电影,全部是让你猜不到结局的佳片。我们在观影时,也许能从这些佳片的叙事结构里获得一些灵感巧思,活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
我也在内,全员恶人
《调琴师》(Andhadhun)
印度电影的实力不需要再多啰嗦,毕竟宝莱坞就坐落于此。出品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午餐盒》、《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叫好又叫座电影的印度电影工业,无论是喜剧、正剧还是悲剧,印度电影都有着优越的表现。不光在原创电影方面表现出色,在翻拍电影方面,印度电影同样有着优越的表现,比如这个永远猜不到下一幕会发生什么的《调琴师》。
脱胎于法国高分悬疑短片《调音师》(L'accordeur) ,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Sriram Raghavan)在完美地承接了这部短片紧张节奏的同时,还用一个接一个的反转将故事扩充,这一秒羔羊变成了饿狼,下一秒钟猎人就成为了猎物。
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里会有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碰撞,营造出戏剧冲突。但在《调琴师》当中,英雄与反派都并不存在,大家都是凡人,都会做出最利己的决定。利用人性的黑暗面,拉格万将反转玩转到底,却不让人觉得有丝毫地出戏。难怪有网友在看完此片后留下了“这是一部让我憋着尿看完的电影”的评论,顺手附上五星好评。
你看见的不一定是你想看见的
《看不见的客人》(Contratiempo)
黑泽明所拍摄的《罗生门》是影史上的经典佳作,通过采用不同角度的叙事,来展现出事情的复杂程度。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看不见的客人》也让我想起了《罗生门》,但却是同一个人给出的不同故事。
和其它的悬疑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难猜,可能你在看到一半时就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但这部电影妙就妙在即便知道结局,也会想看看是经过多少层反转才能还原出事情的本来面目。我想,这和导演兼编剧奥里奥尔·保罗(Oriol Paulo)的缜密构思和控场能力分不开。通过细节埋设伏线,通过逻辑推翻言论,将同一个起因和结果的故事衍生迭代出三个不同的版本,再用律师与嫌疑人/幸存者的对话展示出大部分剧情,保罗用事实证明:要想玩好反转,藏好细节与算好逻辑是关键。
你就是你每天重复做的事情
《恐怖游轮》(Triangle)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玛格丽特·米歇尔在《飘》中安放了一个充满乐观情绪的结尾,但在这部电影里,明天并不意味着全新。在《恐怖游轮》里,导演通过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展现出一个让人倍感绝望的世界观。似乎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神话当中的“西西弗斯”,不断地重复推着一块巨石从上到下,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要说这部片的画面有多吓人,其实也并没有。在血腥美学流行的欧美恐怖悬疑片界,《恐怖游轮》的吓人程度其实和广东人吃辣的水平差不多,但这部电影的妙处就是在于它利用不同层次的反转,让你在看完电影之后才感到恐惧,似乎恐怖游轮的轮回正是暗喻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到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玩跳棋,我玩象棋
《豺狼计划》(Cry Wolf)
你喜欢玩“狼人杀”吗?
“豺狼计划”就是一场类似“狼人杀”的游戏,规则很简单:避免怀疑、操纵他人、杀掉敌人。弄假成真的剧情,算得上是欧美校园恐怖悬疑片的典型手法,但这部电影的反转之处,是在于你以为你玩的是一场游戏,却没有想到你是游戏里的棋子。
在游戏当中套着另一款游戏,认真的玩家可能会痴迷于在游戏中取得高分,但幕后的玩家会在生活这场游戏里取得真正的高分。也许你在游戏里能够杀死对方,但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谁才是狼,而谁才是羊。所以,即便你知道真凶是谁,你和片中人一样无能为力。因为你的智商只够玩跳棋,而对手的智商却能玩象棋。
具有力量感的反转,可能就是让观众体会到一种深深无力感的反转——你知道故事的走向,但按照同样的剧情再来一次,结局还是一样。
这是我的原罪
《七宗罪》(Se7en)
鲁迅真的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部《七宗罪》是一幢悲剧。
有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和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等大咖加盟,这部电影的演技自然是有保证。有趣的剧情也让观众沉迷,让人不由得思考,如果自己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米尔斯,到底会做什么样的抉择。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真正的迷人之处,是在于结尾的反转。每个人都在指责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但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到底谁才是犯下这七宗罪的罪人们?
都说“功夫在诗外”,我却觉得好的“反转在片外”。
你确定你还是你吗?
彗星来的那一夜 (Coherence)
逻辑不咋好的我,在看完这部片之后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怎么……怎么他/她就开始杀人了呢?
看到高人的解析之后,我才慢慢地捋清这纵横交错的叙事线。影片的原名,Coherence,直译就是“相干性”。经典物理中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这是一种让两列波产生干涉的性质。在电影里,多个平行宇宙的存在,其实也就证明了在彗星来的那个夜晚,世界分裂出了多个平行宇宙,因此也就有多个“自我”。
当自我的产生裂变,反转随之而来。其它的影片是一个人拧巴,两个人纠结,三个人扯皮,这部电影就是多个宇宙的交汇。当你正以为这个角色正在奋力奔逃时,“咵——”地一下就被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给杀掉了。不同宇宙的人互相杀自己,让我不由得想起《甄嬛传》里的那句有名的“皇后杀了皇后”。
不过这部电影的立意倒是挺让我惊喜的,本来以为像炼蛊一样,杀到最后把蛊王选出来就算完事儿,突然导演借助演员说出了一句话:“我们总觉得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我们是‘暗黑人格’,但如果我们才是‘暗黑人格’怎么办?” 好嘛,一下又给抬高了,将整个电影的人设重新树立。
所以,在当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圆过“反转”的弯儿时,不如想起那句名言:“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她是恶魔,她是天使,她是母亲
亲切的金子 (친절한 금자씨)
朴赞郁导演拍出了诸多好片,但我最爱的却是《亲切的金子》。
当然是因为李英爱的美貌才开始看这部电影的,但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层又一层的反转。漂亮的金子,是绑架杀人的魔头;在监狱里被称为天使,实则又犯下了一起命案;刑满释放第一件事,不是回归社会,而是预谋犯下另一场命案;为人师表的老师,是佛口蛇心的恶魔;面慈心善的老人,是痛下最后一刀的刽子手;受害者的家属,最后也在复仇的驱动下,成为了杀人犯……
果然是“复仇”三部曲,复仇这个理念从头贯彻到尾。但有意思的是,通过无尽的反转,你会慢慢地支持她复仇,想看到复仇成功的盛况。通过推到,重设,再推到,再重设的过程,用多次反转给角色镀上一层复杂的面纱,这样的反转让人上瘾。
你看过什么有着有趣反转的电影?请留言推荐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