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芭蕾,舞尽香港

许多人对香港的启蒙,都来源于港乐。

至今记得杨千嬅唱,“为何夜色,都因商厦变金装,为何望海,可使人望到舒旷 ”。在太平山上望尽香港,狭窄街区摩肩接踵的人如蝼蚁,在演潮湿而黏稠的男情女爱。

电影《过春天》(2018),阿豪和佩佩一起在太平山顶俯瞰香港。

摇摇晃晃的电车驶过殖民色彩的老建筑,政治选举和美女按摩的海报交错张贴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这座城市,既有历史与现代的矛盾,也能看到“得第二,也是输,岂容狡辩”的自尊与好强。

1979年,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起潮阶段,也是香港芭蕾舞团的创立之年。观芭蕾舞剧,成为香港人娱乐消费的新方式,也成为反映香港审美意趣的缩影。

摄影,比尔·霍克(Bill Hocker) 1979年香港金钟道

发展至今、创造不绝,香港芭蕾舞团曾将《红楼梦》等古典剧目搬上香江舞台,也致力于给观众带来《六人五作》等优秀的当代作品。与其他舞团或剧团不同,他们释出的TVC,早已不再专注于讲某一剧目本身或台前幕后的故事。而是以一种文化漫谈的方式,通过肢体表演讲香港,讲现代舞剧,讲孕育创作的独特场域。

 

芭蕾舞者的脚尖,立于香港土地之上

香港芭蕾舞团在亚洲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和自身实力自不待言。而让其他行业的人首次关注到他们舞台之外的生命力,莫过于2018年邀请Design Army制作的一组关于“春之祭”的平面海报。

这组名《永不停歇》(Never Stand Still)的平面海报,旨在表现芭蕾舞者的创作活力,也在洞察港人的生活方式。芭蕾舞者的脚尖,立于香港土地之上。

他们在彩色握手楼的间隙里飞跃“握手”,在寸土寸金、时刻向前的节奏中展示生活热情。

坐舢舨船,吃艇仔粉,穿越香江渔港,学生模样的舞蹈演员在甲板上托举,随航道走入见证世纪变迁而今停业的珍宝海鲜舫。

在星光大道,五位舞蹈演员一字排开,用日本文化指代外来艺术风格,与维多利亚的海风撞个满怀。

比起舞团的前生今世,亦或者某个主推剧目的台前幕后,香港芭蕾剧团的海报,让人们更多感到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不用方法论和抒情叙事,反而更生动地交待了他们的精神气质缘何而来。

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融于去神圣化之中

展示香港的历史风貌和港人的生活方式,是香港芭蕾剧团对外宣传的一条主线。但同时,它们也借助这一大背景积极展示舞团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现代舞蹈的方式。

芭蕾舞团成立40周年之际,他们精心筹划了一个TVC。与平面海报不同,TVC里动势更足、场景细节更丰富、色彩变换更鲜明。用一帧帧画面、一次次盘脚压胯,将舞团对现代艺术的思考娓娓道来。

在深水埗官立小学篮球场,男女演员分列两队进行斗舞。女演员的加粗飞升眼线和荧光绿裤袜,男演员的休闲套装及发带都使得大众刻板印象中的“古典芭蕾”变得不再“古典”。不可亵渎、需要审美门槛的高雅艺术,变得活泼生动且更具现代感。

这种“去神圣化”的解构还在持续。场景从西九龙向维多利亚港去,镜头给到星光大道旁的女演员和天星小轮上的男演员,不甚整齐又略带神经质的表现,在展示构图之美的同时又带了一种时尚的幽默感。岸边,三位貌似平凡观众、带着泳镜泳帽的妇女也整齐划一地将手臂挥动了起来。相比纯粹的游泳动作,又带有舞蹈的影子,传递了一种“人人可以舞蹈”的观念。配合她们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非常具有感染力。

喜宴相逢、觥筹交错,香港酒楼宴会厅的功能不止于此。在“群魔乱舞”之中,我们看到了舞团不拘于身份、服装、传统编排或因地制宜的思路,沉醉于与节奏、韵律互动的freestyle。

同样是漫步香港的思路,这一次人才是场景的主题。文化浓郁的历史街区和古典编排的剧目结构,都无法拘束舞蹈演员的表现力和创造性。而这种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源于对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也来源于对普罗大众喜闻乐见形式的回应。

现代舞剧的去向,去赛博空间找答案

没有一支洞察当代生活的TVC,能够逃得过“赛博朋克"这个话题。

2017年,一部《银翼杀手》将强调“智能”与“感觉”的的未来生活模板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彩色灯管、金属材质、电子音乐,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香港芭蕾舞团新释出的这条TVC,也在着意从“赛博空间”的视角去探索现代舞剧的去向。

这支TVC构造了一个多重的空间,你可以认为它是梦,也可以认为它是梦中梦,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现实空间——只是稍微有一些扭曲而已。故事很简单,男主角在被追赶中无意闯入一个地下酒吧,杯酒下肚,他昏昏睡去。于是场景切换到灯光交错的异质空间。

在这个梦里,中环的街道变得神秘而瑰丽,不同角色的灵魂被释放出来组成了一场群舞派对,宛如《玩具总动员》中所描述的夜间游乐场。

延伸的灯牌,熟悉的街景,中环还是那个中环,但又全然不同。在舞蹈和音乐之中,有一种超现实的全新知觉正在将我们席卷。

漫威世界的小丑女、二次元的拳皇、“盖茨比”里跑出来的女宾,不同身份和故事的人在这里产生交集,共跳一曲属于现代的舞。

全息投影中出现一个巨大的、圣洁而又美丽的“芭蕾女王”,她仿佛是《辛杜瑞拉》童话里那个挥动魔法棒就能改变人们面貌的仙女。她脚尖点点城市的土地,那一寸就突然变为亮起的小天地,人们不止疲倦地跳舞。

民国的文人,最爱论战,而论战的主题,莫过于XX背景下的XX艺术该往何处去。今时今日,我们也没有忘记思考,每日的报纸和新闻都能看到对于革新技术的新方向、先进文化的新潮向的探讨,诸如此类。

而香港芭蕾舞团探讨的,当然是如何让现代芭蕾舞剧走得更远。他们给的答案也显而易见:没有公式、也没有官腔,有的是一腔对于芭蕾舞剧走向现代化的热忱,和在不断变换的智能生活方式中立足的信心。

一曲芭蕾,带我们从千帆过尽的维港经过,阅香港变迁的世纪风貌。同样,它也以勇敢迎敌的兴奋状态,直直驶向赛博空间,去探索舞剧更奇妙的未来。在香港芭蕾舞团的系列海报和TVC中,我们看到了它们对在地文化的回望,以及对世界艺术开放性的追求。

香港 芭蕾 香港芭蕾舞团 赛博朋克 港乐 TVC 现代
一曲芭蕾,舞尽香港
緑 midori(歇业中)
2021-05-15 04:10:49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伦敦街头是怎么变成动物园的?
让盲人“看见”,也就让更多人看见了
她的文字里,藏着一整个夏天|灵感手抄本
点击获取一份新型人类说明指南
蹭别家广告牌的科罗娜,又赢了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