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好像找到了历史上第一位设计师... - Christopher Dresser 克里斯托弗·德莱赛| The Designer's Designer [44

The Designer's Designer专栏简介:

设计师们的心里都有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又或许只有一两个)布满了对他们设计路上曾有启发或影响的名字。

名单上的人也许家喻户晓,又或名不见经传。他们也许没有追求过世界定义的成功,但却活出了波澜壮阔的人生。他们的作品与人生的哲学,都紧紧地抓住了那些梦想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们的心。

------

「设计师」这个名词大约于1900年前后才被承认为一项职业头衔,那么,之前就没有人在物品的美感与实用性方面下功夫吗?当然不是,只是在那之前,精心设计制作的物品几乎只供贵族名流使用,很少有人去思考大众需求。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物品通过机械实现了快速生产,价钱也因此变得更便宜,于是出现了新的目标客户群——中产阶级;而设计师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催生的职业,他们负责想尽办法完善产品,使其从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帮助厂商或品牌赢得顾客的心(与金)。

Portrait of Christopher Dresser, Courtesy BBC, 

让人发现设计师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是设立了设计工作室模式,开创了工业设计先河的一位植物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德莱赛(Christopher Dresser)。

生于1834年的他,在世时从未被称为设计师。因为当年他所从事的种种实在前沿且又横跨多领域,他在设计之余甚至还得自己创造头衔。日后踏上他所开垦的道路的人们,则因为他的指引而得以统一专业,发挥所长,集中力量改善大众的生活体验。

Set of 5 pottery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Courtesy of Sotheby's

从小因为父亲的工作而辗转居于英国各地的他,13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往伦敦的国立设计学校( Government School of Design,现Royal College Of Art)学习。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兼设计应用学者欧文-琼斯(Owen Jones)是他的导师之一。琼斯曾这样劝导学生:「......潜心研究前人所作,不是要让我们成为抄袭者,而是为了积攒智慧,拼凑寻求真理与原则的大成......(以求)创作出比前人更出色的作品,只因我们站于他们打造的基础之上。」

 Christopher Dresser for by James Couper & Sons, Clutha glass vases from The John Scott Collection

琼斯对德莱赛的设计哲学影响深远,让他认识到了汲取不同美学的重要性,并懂得将所知混合、升华、转化。这也是为什么日后德莱赛会成为西方对日本主义(Japonism)萌生兴趣的早期推手之一。

ATTRIBUTED TO CHRISTOPHER DRESSER OR JOHN MOYR SMITH, POSSIBLY FOR COX & SONS, LONDON, courtesy of lyon and turnbull

德莱赛在校时表现出色,赢得多项纺织品和陶瓷设计比赛以及奖学金,后期接触到的新兴学科植物学,更为他提供了无限灵感。德莱赛觉得越了解植物结构、他的装饰工艺能力就会越强,因此,为了进一步学习,他进入到矿业学院(School Of Mines,现今的伦敦帝国学院)就读。之后德莱赛回到母校当起了美术植物学讲师,业余时间在Kew Gardens植物园工作,还因为论文太出色而获得德国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这时候的他只是25岁。

Original drawing for 'The Grammar of Ornament'Drawing, 1856 (published), V&A

虽然的确潜心向植物学发展了一段时间,德莱赛也没有放弃精进美术功底。发表科学论文之余,他会出版美术刊物,出售图案设计,申请装饰技术专利,为美术杂志撰写艺术植物学应用专栏,偶尔也作公开演讲。自然而然的,他慢慢地建立起了名声,受邀代表英国参与各种展览。

Christoper Dresser's book "studies in design and extracts from the book, from johncoulthart.com

1862年于伦敦举办的世博展是德莱赛结束学术生涯、投身美术装饰设计的关键转折点。他发现自己的设计受到许多大型制作商的青睐,包括陶瓷、地毯、墙纸装饰等行业。经由父亲的关系接触到的工业巨子们,除了给他发出更多稳定的订单,还会委托他设计整个家族物业的内装。厂商们的争先邀约,让他收入相当可观,更让他有足够信心去成立自己的专属团队。

Furnishing Fabricc,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Courtesy of V&A

世博展为他提供的另一个契机,就是亲自欣赏和钻研来自远洋的日本装饰品的机会。虽然当时日本开国已有余年,他对日本的美术风格与装饰技术也有一定的理解,但得以近距离玩赏更燃起了他的热爱。德莱赛同年开始给建筑杂志撰写关于日本装饰的文章,这份热情经久不衰,亦促成了以他为首的英和折衷风格(Anglo-Japanese Style)的诞生。

Plate and teacup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1875, courtesy of V&A

跟当时还是主流的艺术装饰不一样,德莱赛从一开始就设定他作品的受众不是那一小撮富人,而是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所以他的设计从开始就会考虑到生产制作的可能性,摒除了过往唯有手作工艺高的观念。与其认为机器只会限制创意,倒不如试试有什么是只有机器能、而人手做不出来的,再将其变成卖点。

Toaste rack and Teapot design by Christopher Dresser, 1880, Courtesy of V&A

所以你会看到他有一系列设计采取了"去除多余装饰"的和式概念,采用大量棱角分明的对角线,简洁低调优雅精致,又历久常新。

Set of water jug by Christopher Dresser, 1870s, courtesy of V&A

除了设计上的创新,他还引进了各种新制度。比如说他成立了几乎可以说是第一个设计工作室,同时聘请十来位各种工艺设计师共同作业;因为发现某些设计售出后被厂商改得体无完肤,他在一些合作公司内培养专属艺术指导(art advisor);除了提供价钱合适的好设计之外,他也会指导销售员进行整体搭配,以防因为新设计而太兴奋的客户们眼花缭乱、过度购买,反而达不到提升室内美感的效果。

Chair and wardrobe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1880s, V&A

后来德莱赛与友人合作进口日本、印度以及中东的家具商品,在伦敦市中心成立了一站式的设计展销兼卖场。做生意没有想像中顺遂,可是却成为了英国日后成功百货店的启蒙。

Vase and Kettle desgi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vases 1860s, teapot 1880s, V&A

德莱赛受邀于1876访问日本,受到高规格接待,得以自行游览日本,足足停留了四个月。这次西行中他也在美国费城停留,参观了当地的百年展,见识了当地工业技术的发达。他的设计从此变得更实用,形式服从功能,全面剥去多余装饰,留下简单的轮廓。

Design sketches from Christopher Dresser, ca.1890, V&A 

在之后的1872伦敦展览会上,德莱赛的作品赢得了金奖,他的风格也被称为"新英国风格"。1851年的伦敦展览会时,英国工业正处于尴尬的瓶颈,质量比不上德国,数量比不上美国,美感又抵不过意法。经过德莱赛与同时代的设计师们的奋发,英国找到了自己的专长,跃升流行设计的领先大国,各国开始纷纷效仿。

Toaste Rack and Pitcher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1880s, V&A

在他的一生中,德莱赛不是在设计,就是在花园种花,和蔼可亲,从没被称作过设计师,而他一百多年前的作品还在被Alessi生产中。他们甚至说:「(德莱赛)比任何后来Alessi的设计师都更了解金属物品的制作技术。」

Collection of Metalware designed by Christopher Dresser, produced by Alessi, Courtesy by Alessi

德莱赛曾说,就算最便宜、最大众化的东西也不一定得丑;所以一生中除了为有名的品牌设计,他也会为一些较小规模、价钱较便宜的厂商与品牌设计,只是它们可能并未详细纪录。德莱赛的毕生目标就是把「美」带到英国不管贫富的每家每户,他的目的不单有达成,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演化和延续。

第一个最符合工业设计师称号的德莱赛,从不觉得好设计是某个阶级的专利,而应该是世界共通的语言。

   Christopher Dresser by Unknown photographer, 1890s NPG x46552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植物学 工业革命 克里斯托弗·德莱赛 Christopher Dresser 世博展 工业设计师 设计 设计师 德莱赛
咦,好像找到了历史上第一位设计师... - Christopher Dresser 克里斯托弗·德莱赛| The Designer's Designer [44
查李
2022-03-02 01:33:05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定格在热成像里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祝我们热烈地活,也能敞亮地谈论死亡。| 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