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尚」真是一个极其包容的词。遇到看不懂又感觉花了大价钱的东西,一句「这是时尚」似乎就能理顺逻辑。因此许多人觉得“时尚”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信念感大过于实在性;但回过头去想,如果“时尚”真有一个具体的样貌,有一个标准的三庭五眼,那是不是也挺恐怖的?
倒不如说,我们所认可的时尚,不过是和品牌的公约数。无此爱好的人根本无意去理解每一季发布会里的完整叙事,只会考虑“这件我能穿上街吗?”于是有些本身主打亲民路线的品牌也干脆走起了“回归日常”的路线,不再硬凹姿势或用概念包装故弄玄虚。比如接下来要说到的这些lookbook,就以平凡的场景感见长。模特很好地演示了无需堆满配饰、无需小心机满天飞,也一样让人想多看几眼。
第一幕:电梯邂逅
#Helmut Lang 2022FW
看到如此松弛又颇有火花的画报风格,大概你很难想到Helmut Lang是个多酷的品牌,如今被亚文化爱好者们爱到死的设计元素绑带、绳索、破孔,几乎全是它玩剩下的了。而搞出这出“电梯邂逅”的风格,并不意味着Helmut Lang已经转型(or学乖了),仔细看这些模特的单品,会发现他们如今的设计符号依然丰富。但比起“看起来时尚”,显然他们更关心如何“专注当下、打破定义”。
「电梯」是一个日常与偶然,进来和出去,不同性别、身份、职业、角色的混合场,一个城市生活的中转站,天生就适合讲故事。因此除了若有似无的暧昧火花之外,同一架电梯里也可以呈现出多种截然不同气场:通勤途中对着手机发表评论的酷女孩们、要去参加派对的狂欢者们、找乐子的回家者……他们和「电梯」这个舞台一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品牌的气质:包容、多元、有趣。
第二幕:打工日常
#And You 2021 FW
害怕搭不上电梯,更害怕电梯打开那一瞬间。“叮”的一声仿佛一个强提示,在说,你应该开始新一天工作了!韩国品牌And You去年曾出过一套lookbook,告诉上班族们,即便你的工作环境没有那么理想,即便你懒得早起半小时浓妆艳抹,通过合适的搭配依旧可以成为时尚且有风格的打工人。
其实将场景设定为「公司」的lookbook不在少数,但不是所有都像And You这样,无论打印机、桌子还是座椅都难得简朴——毕竟真实的公司里真的没有那么多为了让拍摄更美丽的复古or未来感道具。作为一个承包了许多韩国女明星私服的品牌,它的风格放在日常中也没有过于华丽。试想,如果你周围有这样一个同事,应该只会觉得她“精致”,而不会产生“也太over了”的惊叹吧?(当然,over也根本不是问题,生活处处是秀场,穿衣自由。)
第三幕:下班偷拍
#Balenciaga 2018SS
你有没有经历过下班之后,走到市中心的某条街道,毫无预警地被一群拿着长枪短炮的所谓“街拍摄影师”公开白嫖肖像权?巴黎世家把“偷拍”或“堂而皇之地怼脸拍”设置成了他们lookbook的场景,同时选择了明星,这一群最容易遭受“袭击”且“有苦说不出”的典型来作为拍摄对象。
不得不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策略,脸部被遮挡以后,观众注意力自然就转移到了衣服、鞋包之上了。很容易调动起人的恶趣味——越是掩饰,就越想看,越是从容失态,就越想让人保存转发(不是。看惯了大牌们筛选观众的“先锋艺术”,偶尔出现一组“一眼懂”的场景画报,很难不令人眼前一亮。
第四幕:和衣而睡
#Paloma Wool 2022FW
最后来到最省时省力的瞌睡环节,来自我近一两年很喜欢的品牌Paloma Wool。这个场景甚至不需要任何解释——一套服装即便被窝在床上也不显邋遢,不恰好说明了它兼具好看与舒适吗?同时,干净的床品就相当于天然的白色棚拍布,让商品的特点更清晰,一举两得。(毕竟,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厌倦了lookbook上面充斥着模特不必要的美丽特写,甚至比商品本身还要多)
Paloma Wool最开始并不是一个服装品牌,而是一个由同名艺术家发起的创意平台,或者说是一群创意实验者的集会。它们极其注重作品(包括服装)的艺术性、环保性和趣味性,比如你会在他们的针织品上发现一个写着「BBY」、很少见的标签,其实意味着“这是小羊在三岁时经历无痛剃毛剪下来的成果。”他们传达的信息总是他们觉得有意义的,没有强功利心的,正如这次的画报的画外音一样——如果你喜欢这件衣服,是为了让别人观赏,或是生怕它有一点褶皱而战战兢兢,那是不是太辛苦了一点?何不尝试反其道而行?
以上这些lookbook共同点非常鲜明,都是将“云里雾里”的时尚置于了一个非常日常、解释成本很低的场景里。好处自不待言,提供了极强的参考性,能让更多消费者省去接受品牌教育的步骤、清晰明确地找到产品点。但反过来,这并不代表艺术家个人风格强烈、抽象且先锋的作品就存在问题,恰巧这二者本质上探讨的是同一回事:如何更好地完成品牌表达,在不舍本逐末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