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组建车队为夜跑女性护航

上野千鹤子曾说:“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么样都可以”。

之所以把自由看得如此重要,也许正反映出现实生活中,自由对女性来说是多么奢侈而珍贵。大到人生抉择上的社会时钟,小到生活细节处的yes or no,自由的反面无处不在。

以每个女生都有过的夜跑经历举例,晚上十点之后逐渐安静,光线暗淡下来的城市对男性来说与白天别无二致,但对女性来说,黑暗总和危险、罪恶、暴力、伤害之类的想象关联,而从小到大接收的社会新闻版面的教育又让我们确信,这种担忧并非矫情,这类关联也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阿迪达斯在最新企划「With women,we run」中即抓住了女性“夜跑障碍”这一洞察,狠狠敲击了一下人们关于“到底什么样的公共环境才是女性友好的?” 这根思考神经。

在这支名为「The Ridiculous run 」的 TVC 中,阿迪达斯展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镜头里除了夜跑的女生,还出现了开车、骑摩托,甚至骑马的护卫队。透过路人好奇和质疑的目光带出观众视角:这很夸张,甚至荒谬。随后再引出阿迪达斯希望传递的信息和观点:它很荒谬,但又有其合理性,因为全球92%的女性担忧夜跑的安全性。

这支TVC是困扰世界各地女性真实问题的生动写照,而这份洞察背后还有一份写满女性血泪经验的数据。品牌对来自日美中法德等国家的约9000名女性和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的女性会在夜跑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穿宽松的衣服或跑步时只戴一边耳机,而56%的女性表示收到过异性的嘘声、按喇叭和下流言论挑衅。另一方面,62%的男性同样认识到女性面临的困境,但只有18%的男性认为,帮助女性使她们感到更安全是男性应该肩负的责任。

对此现状,阿迪达斯的全球公关总监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们的活动不会在一夜之间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能鼓励更多的男性认识到他们作为盟友的角色,我们就能取得进步,有希望改变这一切。”

或许讽刺,但事实如此——要想让女性获得更安全的生存环境,教育男性才是任务的核心。

 

 

 

阿迪达斯 夜跑 女性友好
阿迪达斯组建车队为夜跑女性护航
猫头鹰与雅典娜
2023-03-21 07:35:13
最新评论(19)
不过....你跑步的时候,几台车给你保驾护航,整条街都给你占了,不会觉得很别扭很张扬吗?舒服自在的运动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在TOPYS阅读这么久,第一次看到大段大段的评论讨论。其实吧,大家注意审题奥~“这支名为「The Ridiculous run 」的 TVC ”,本身这个TVC就被官方定义为离大谱的调性,用意是唤起更多的人内心的awareness,可能仅此而已。并非是想通过品牌力量和一支视频来解决女性夜跑不安全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吧,我觉得这视频挺成功的,你看你都仔细读了这么多大段大段的评论了,能说心里没有点awareness吗hhhh~
主题切入点是好的。要想让女性获得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并非只是教育男性,律法的加强才是最根本。实际上犯罪不分性别,这种既冒犯了男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强调了男性的绝对力量化,扁弱女性的自我保护能力。
武武武 : 同意强化法律制度,但说到底法律的目的不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感觉这只片子也并不是从教育男性的角度出发的,更多的还是强调女性目前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抛开性别当一个人连出门跑步前都会隐隐不安时,单纯想要依靠法律条文来让人安心多少有点儿治标不治本。还是需要有意识层面的改变
武武武 : 不过话说回来,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其实不弱了。但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女性确实是处于弱势的一方。纯讨论!
我个人的感觉,首先这个活动的意义和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作为广告人我们彼此讨论的更多的是其表现形式或执行洞察是否合适或优秀。当然也应该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针对于一个好的起因动念,不应该为了质疑而质疑。 所以以下的言论仅为探讨。 就是个人对执行的手法觉得过于为了效果包装而可以放大了,当然作为广告可以说我需要夸张和放大引起更多关注。但就这个活动本身的目的和意义来说,我觉得形式上的放大,反而容易弱化观点或者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别的关注上。 其次就是,我猜测想这个创意的人可能是男性,因为从执行手法中感受到一丝丝男性主观视角,先天将女性放在了需要被保护的角色中。 最后光质疑属于挑刺行为,所以给出一些拍脑袋的小想法:比如不可以放大保护的形式感,而是建造一条自感应的发光步道,无论男女夜跑时,只要少于两人,均会被感应到,并自动照亮前后跑道。 再比如,通过阿迪app可以自动向夜跑者推荐附近正在跑的跑友,组成临时的跑团,互相照拂。
Xyoryy_13896 : 好吧,貌似分行没用啊,topys的回复系统应该升级一下,或者是我还不会用,哈哈哈
你别说 : 作为一个女性从个人角度回应,一条发光跑道并不会让我感到安全,因为它在危险发生时没有任何作用。陌生跑友甚至多了一分危险。
Xyoryy_13896 : 嗯嗯,本就是拍脑袋的个人想法,纯探讨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说发光跑道可以收集声音,如果有呼救会及时报警并提供对应地点。陌生跑友通过app需要实名认证,也许会再安全一点。
我个人的感觉,首先这个活动的意义和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作为广告人我们彼此讨论的更多的是其表现形式或执行洞察是否合适或优秀。当然也应该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针对于一个好的起因动念,不应该为了质疑而质疑。所以以下的言论仅为探讨。 就是个人对执行的手法觉得过于为了效果包装而可以放大了,当然作为广告可以说我需要夸张和放大引起更多关注。但就这个活动本身的目的和意义来说,我觉得形式上的放大,反而容易弱化观点或者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别的关注上。 其次就是,我猜测想这个创意的人可能是男性,因为从执行手法中感受到一丝丝男性主观视角,先天将女性放在了需要被保护的角色中。 最后光质疑属于挑刺行为,所以给出一些拍脑袋的小想法:比如不可以放大保护的形式感,而是建造一条自感应的发光步道,无论男女夜跑时,只要少于两人,均会被感应到,并自动照亮前后跑道。 再比如,通过阿迪app可以自动向夜跑者推荐附近正在跑的跑友,组成临时的跑团,互相照拂。
好支持这种敢大胆正视性别不平等的品牌发声
显得更荒诞了,因为女性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却还是依靠强势个体的保护来不害怕,个人是弱小的,男性却不用被保护,女性的日常生活需要被其他人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男性主义,而非女性主义。
camykindnessss : 但是就力量感而言 客观来说 确实是大多数女生都比较弱一些的
尊重女性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
I am : 这份尊重是否又是基于歧视女性或歧视男性呢,就像一些国家晚上不敢出来是因为犯罪率高,而罪犯多是男性,把男性当做潜在罪犯把女性当做潜在受害者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哔哔叭叭叽 回复 I am : 你觉得男性因为犯罪率高受到歧视,你应该去教育男性罪犯,而不是跑过来跟啥也没干的女性说你们歧视男性。
桃林 回复 哔哔叭叭叽 : 重点还是在于分清楚主要矛盾,而且保护自己也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什么也没干的女性也不例外,即使你什么也没干
哔哔叭叭叽 回复 桃林 : 所以重点是你受到了歧视而不是许许多多的女性日常普遍受到过的伤害?
I am 回复 哔哔叭叭叽 : 假如都看不起当领导的女人,是不是应该让女人反省一下,让她们变性🤧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黑暗隧道的尽头,是小狗在等你
“杀疯了”的《苦尽柑来》,是什么好东西?| 清醒蹦迪
这是一只大橘……猫?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