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焦虑坐下喝杯茶,已老实|清醒蹦迪

每当你内心存在冲突的时候,是不是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不少影视作品爱用天使和恶魔的形象来形容这种过程,而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系列则做得更丰富也更符合实际,以主要几种重要情绪为主角,讲述了一个情绪和记忆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故事。

早在《头脑特工队1》的结尾里,新情绪控制面板上就出现了一枚名为“青春期”的按钮,莱利从儿童期来到了青春期,故事中也有新情绪登场。

名为“青春期”的警铃大作

和皮克斯另一部同样描写青春期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不同的是,《头脑特工队2》情节更具有普遍性,里面新增的情绪其实是不少成年人的主导情绪,因此不少成年人更为之动容,把观看《头脑特工队2》形容为做了一次心理咨询。看皮克斯长大的我们又被稳稳接住了。

 

焦虑才不是大反派!

即将上高中的莱利眼下需要面对的是好朋友不再和自己同校的事实、想进入高中冰球校队、交到新朋友、和父母关系疏离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青春期,除了快乐、悲伤、厌恶、愤怒、害怕,莱利的大脑中还出现了焦虑、羡慕、尴尬、无聊四种新情绪。

从左至右分别是尴尬、焦虑、羡慕、无聊

初来乍到的焦虑很快以一个队长的姿态掌控着情绪控制面板,童年期占主导地位的快乐则退下来了。正如片中焦虑自我介绍时说到,害怕是帮助人避开当下的危险,焦虑则是未雨绸缪、规避未来的风险,它的驱动力是帮助莱利成为更好的人,给她的生活带来好结果。在心理学的定义里,焦虑对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有价值且对人类有保护性的情绪,和害怕是一体两面的,底色都是恐惧。

整块情绪控制板都染上了属于焦虑的“橙色”

在焦虑的控制下,想象力成了格子间里的画师,不断给大脑生产坏结果的画面,是杞人忧天的具像化,也是失眠时的我们的真实写照。

在更极端的情况下,焦虑会演变成一种病态,对应到片中焦虑为了莱利顺利通过冰球队考核而实行的计划,指的就是焦虑对不真实的威胁、潜在的风险反应过度,最终使得个体惊恐发作,甚至有喘不过气等躯体反应。这时焦虑是占上风的,其他情绪都无法操控情绪控制板,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陷入高度焦虑时其他情绪被压抑、找不到其他出口的状态。

要说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名场面,莫过于在影片高潮,快乐等情绪历尽艰险回到了大脑总部去阻止焦虑的时候发现,焦虑一顿操作猛如虎,看起来像是僵直了,但手里还是不停在操作,着急成一团旋风——它就是我们自己身陷焦虑的模样,拼命想把事情做好,为达目的甚至会不理智到发疯,但它绝对不是一个想毁掉莱利的“反派”。

毋庸置疑,《头脑特工队2》延续了第一部对情绪的认知,也是该系列作品的核心观念:情绪没有好坏,也没有绝对的对立。第一部的悲伤、第二部的焦虑都很容易被打成“反派”,它们看起来有意或无意地阻碍了快乐,影响了完美的自我形成,但其实快乐和悲伤是相依的,焦虑只是过于爱操心、追求完美……

如果说真的有我们需要对抗的“反派”,也许是那种常见的有毒的积极性。当社交媒体无孔不入地入侵我们的生活,人人都在宣扬“过上最好的生活”,以分享之名贩卖焦虑、引起恐慌。于是每个人都想展示出“最好的自己”,同时掩藏起生活的背面,就像快乐曾经不允许悲伤触碰核心记忆、会精心筛选出不够“好”的记忆丢到意识之下……如此创造的正面生活是单一、片面的,不具有复杂性的情绪体验是不堪一击的空中阁楼。

在快乐的努力下,莱利留下了大部分的核心记忆都是快乐的(黄色)

所谓心理健康不是指任何时候都感觉良好,而是在面对眼下生活时拥有与之相符的情绪反应,给它们命名、管理这些情绪。《头脑特工队》系列对大众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各种情绪摆脱刻板印象,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情绪以及它们的作用,把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并相互协作。就像在第二部的尾声,焦虑被请到舒服的沙发椅上喝杯茶,只需稍微担心明天的西班牙语考试就够了,其他的不必过于焦虑。

 

没关系,竞赛还很长

在发展心理学中,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清晰地描述了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和心理特点。《头脑特工队2》中莱利就处于12-18岁的青少年期,主要的特点就是自我同一感混乱,需要寻找、建立自我同一感。

每个阶段的顺序是人体生长发育决定的,但每个人是否都能顺利度过每一个阶段则是社会环境决定的。因此,对成年观众来说,《头脑特工队2》还暗暗地揭示了一个迟来的真相:年龄走过了不代表青春期结束了,那些我们在青少年期没有理清的混乱依然存在,可能现在仍没有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才会与身为青少年莱利产生共鸣,和她有一样的烦恼,《头脑特工队》系列搞不好是皮克斯为成年人拍的作品。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感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即使成年了、甚至老去了,都还没完成自我同一感的建立。所以《头脑特工队2》也被部分观众诟病过于理想化,13岁的莱利仅用一次冰球比赛就悟到了这一切,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中校队队长学姐是莱利崇拜的对象,

这里就要提到《头脑特工队2》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新设定:信念。快乐和焦虑分别用不同的核心记忆为莱利塑造了两棵不同的“信念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自我同一感——“我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不够好”。最后情绪们达成合作,“好”与“不好”的核心记忆都进入“信念池”,生长出一颗更多元的“信念树”,包含了莱利的善良、勇敢、自信、自私、刻薄、自卑……

莱利头脑中的四座“个性岛”

电影中关于三棵“信念树”的迭代、“个性岛”的崩塌与重建这些描述实际上就是自我同一感从混乱到明确的过程,虽然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远不及实际探索自我同一感的漫长人生,但依然值得赞许。《头脑特工队2》用动画的方式为大众直观化、动态化、形象化这个抽象的心理过程,并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答案——接纳自我的不同面向,无论好与坏都很珍贵,这就是独特的自我。或许也提供了一些安慰,既然“竞赛”还很长,我还可以慢慢探索自己的答案。

一夜之间推倒重来的大脑总部

《头脑特工队》系列栩栩如生地呈现了莱利头脑中的情绪们,看起来莱利的一举一动全靠它们操控,个体像是提线木偶,其实不然。不难发现,在比赛最后,莱利从惊恐调整过来之后,是她主动召唤来快乐,让快乐主导剩下的比赛,忘掉得分、进校队,内心填满了对冰球的热爱。正如快乐说出了那句点题的台词:没有哪种情绪可以掌控莱利的未来。皮克斯其实是想把情绪控制板还给我们一个人,告诉我们可以自己决定以什么心情做一件事、过一生。

 

为什么我们需要40块一次的心理咨询?

作为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个具有科普性质的心理学主题作品,必须承认它还是有一些局限性。为了让更广泛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可以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做到足够通俗易懂、足够吸引人,为此简化或改写了一些复杂、不够好看的情节,也不可避免地因此影响到专业上的深度。

莱利父母头脑中的情绪

例如,人的情绪难以被缩减到不到十种,主创们在幕后也多次透露过有近30种备选情绪角色没有登场;为了减少动画制作的工作量,除了主角莱利其他人头脑中的情绪角色的外貌和性别是一模一样的……除此之外比较大的硬伤大概都是因为受制于电影篇幅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还记得片中当焦虑用无数记忆球培养出名为“我不够好”的“信念树”,受其影响的莱利做出了各种荒唐、不理智的举动。联系到我们自身和日常的状况,也常常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影响,作出片面的判断甚至极端的行为。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就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这件事的认知和看法——这就是情绪ABC理论。A指的是发生的事件,B代表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C就是产生的结果。

我们心里的“B”就像焦虑在莱利心中种下的“我不够好”信念树。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会使用情绪ABC理论为我们找到那个不合理的信念,并通过技术去改变,鼓励我们采取其他积极行动,以解决对我们产生困扰的情绪和结果。尽管不排除有人可以通过自我对话和调节想通了,去除了心中的不合理信念,但以电影中的莱利达到惊恐状态的程度,她居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神奇”地瞬间恢复过来并重回赛场,焦虑的“信念树”也随之倒下,显然过于仓促。

根据电影中的设定,与可以通过事件发生而无限积累的“记忆球”不同,信念的形成需要更多核心记忆,无数“记忆球”提供养分长出“根”、才能长“信念树”。信念的产生不容易,需要触发特定事件、产生情绪。信念的改变也不容易,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钻牛角尖的人,有那么多人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援助,有的人甚至会被焦虑支配一生。

无数“记忆球”提供养分长出“根”、才能长“信念树”

《头脑特工队2》也许不够好的地方,但不影响许多观众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堪比心理咨询的体验,这个作品承担了某种倾听和被投射的作用,在心理咨询服务仍无法被广泛接受、还没成气候的大前提下,四五十一张的电影票值回票价了。

值得再往下深究的问题反而是,为什么我们那么需要靠一部电影得到治愈,乃至去解决我们心理问题或人生课题?本质上电影只是一种文化产品,《头脑特工队》系列给成年观众带来“疗愈”的效果之所以会被圈出来放大,大概是因为我们缺失了很多本该从家庭、教育、医疗、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支持,如今流行文化电影反过来承担了这种功能。我们可以抱着一个目的、一个想解决的问题去做一次心理咨询,可电影本来不该被预设太多。

只能说《头脑特工队2》所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抚慰,而非问题解决式的帮助,这可能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恰恰需要的——就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潜意识领域中,由快乐塑造的“信念树”微弱但坚定地重复着我们曾经对自己说过的:“我是一个很棒的人”。

 

延伸阅读:如何过好这一生?不如上一堂“皮克斯心理学”

 

头脑特工队 情绪 焦虑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皮克斯 电影
请焦虑坐下喝杯茶,已老实|清醒蹦迪
鲸鱼鱼鱼鱼子
2024-06-25 16:21:2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时光飞速向前,而我只想回到千禧年的旧梦里|好物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定格在热成像里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平静的疯感、荒诞的幽默,全在他的拼贴里
计划精神过冬,是时候让“死人微活”了 | 太阳底下
作为当代人的“精神布洛芬”,Jellycat告诉了我们什么?| 品牌兔子洞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