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街角指南丨慕尼黑的“五个内院”,让商业回归街头

在生活方式杂志《Monocle》今年公布的2024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德国慕尼黑凭借“伟大的文化和积极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市民们所拥有的“长寿、丰富和健康”的生活,从去年的第三名,跃升至榜首,成为《Monocle》评选标准下,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对于从未造访过慕尼黑的人来说,你对慕尼黑的印象是什么?德国经济重镇、茜茜公主、新天鹅堡、十月啤酒节,还是拜仁慕尼黑帅气的球员?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关键词,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这是座值得玩味的城市:在历史和艺术的高度上,和德累斯顿类似,有皇宫,有童话般的历史故事,也有大把的艺术家。但又没有像德累斯顿一样因为历史而显得沉重。在国际经济地位上,能与首都柏林媲美,但又不似柏林那般,洋溢着满满的年轻与前卫。

在一堂建筑遗产课上,遗产局官员Prof. Mathias Pfeil向我们解释,慕尼黑现在的城市个性来源于战后重建时的“拧巴”:没有索性轻松上阵,如柏林般洒脱迎接现代化城市生活;也没有像德累斯顿,一边埋头重建老城,一边为新发展另辟他所,两边互不干涉。慕尼黑人选择在原址之上,对照历史地图重建城市,但同时又通过各种策略,把老城带上现代化城市生活的轨道。这种选择源自慕尼黑人的“骄傲”,对自身历史和实力的骄傲。

 

带着这样的视角走入这座城市,老城中的商业项目Fünf Höfe,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出自现代建筑明星事务所赫尔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之手,相较于事务所的名气,这个改造项目本身并不太出名。身处游客云集的老城区,位于连接慕尼黑“城市客厅”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和市中心广场(Odenplatz)的干道特埃蒂娜路(Theatinerstrasser)上,但在挤挤挨挨、连续展开的老房子立面中,它的全玻璃门面并不显眼,掩盖在屏风一样、或开或合的古铜色金属穿孔板之后。“门楣”之上,白色的极简印刷体写着“Fünf Höfe”,直译过来就是“五个内院”,让人摸不着头脑。

沿特埃蒂娜路行走,你会以为这里沿街伫立着几栋不同的老房子,Fünf Höfe是夹在中间的一小栋,但走进去之后才会发现,这些外部看来互不相干的房子实际上是由四条街道围合起来的一个整体。

这个街块最初由一些传统住宅和内院、窄巷组成,开发商的最初计划是将它们全部拆除,重建一座“棱镜”一样的现代化玻璃房子。这当然遭到了骄傲的慕尼黑市民和遗产局的反对,最终,赫尔佐格&德梅隆给出的方案获得了认可,大部分沿街老房子即传统的外立面被保留,内部则以更现代化的方式加以整合。

参照这里的历史,建筑师以传统住宅建筑元素“Hof(内院)”为设计母题,将这些内院以一种新加入的元素“Passage(走道)”相互联系,形成于内院间穿梭的体验。此外,项目抛弃了“统一感”,将内院和走道分别交由不同的艺术家打造,带来全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逛街感受,穿行其中可以说是惊喜不断。

从主干道特埃蒂娜路上的入口步入,第一个视觉焦点并不是商铺,而是内院Perusahof。这里的设计充满未来感,和门外古色古香的老城街道形成鲜明对比。院落二层是一圈玻璃通道,既能反射出天空的颜色,又能看到玻璃里面,慕尼黑美术馆的灯光和隐隐绰绰的人影。

穿过Perusahof,就来到了整个商业体的中心通道Salvatorpassage,忽一股春意扑面而来:绿色的藤蔓和星星点点的暖灯从二层密密地垂挂下来,恍惚间不知自己在室内还是室外,原本有些狭长的商业街在绿意烘托之下,也变得宜人起来。一侧是H FÜNF Coffee Bar、意大利餐厅VAPIANO、泰餐厅TAIMUG、本地精品时尚店NILE和设计餐具品牌ALESSI,另一侧是国际大牌如LACOSTE、Marc O‘ Polo、EMPORIO ARMANI的门店。这些精致的店面,是穷学生时代的我在繁重的学业之余,感受大都市商业氛围和window shopping的地方。

沿着Salvatorpassage走到尽头,右手边不规则走道的开口逐渐扩大,将人流吸引进去,直到来到一处五角形内院。这里就是Fünf Höfe最让人惊喜的Viscardihof。

著名艺术家埃利亚松(Ólafur Elíasson)的作品"球体"(Sphere)蛮不讲理地撞进视野——一个巨大的、由不锈钢带编织的球体悬挂在内院的正上方,将整个内院空间填满,在阳光照射下现出金属的光泽。这个遵照五重对称规律织就的球体,让院落内的光影呈现出更丰富的质感,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循着它,一路直达天空,为这个质朴的院落,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四周粗糙、朴素的白色墙面包裹着它、映衬着它,似在诉说过去与现在、古典与现代、瞬间与永恒的故事,让人不禁联想起古罗马万神殿的穹顶,但球体轻盈的姿态,又让一切不至于过分庄重、严肃。

离开Viscardihof往前继续走上一小段就会回到特埃蒂娜路,重新融入外部主干道来往的人流中,回望出来的地方,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向街角敞开,不大的开口,以低调却友好的方式,将街道的公共性引入其中,往里的通道两侧是一些面向市民的小店,如贩卖意大利精品食品和红酒的Farnetan、连锁超市REWE的入口等,门脸低调,没有喧宾夺主,但足具亲和力。

你很难将Fünf Höfe与我们习惯的那种购物中心联系起来。

它太琐碎,内院尺度很小,形状各异还风格不一,但细细去想,这不就是传统城市住宅的内院给人的感受吗?或许正如它的名字,“五个内院”,相比起商业与消费,它更想呈现的,是一种隐秘“内院”中的公共性体验。

通过空间的营造和艺术品的大胆置入,传统上主要承担采光通风功能的内院——常以“空”的形式为人熟知的部分——被点亮、激活。这是一种对传统空间的巧妙回应和积极展示。将内院通过走道互相联系,再置入店面,让人们的注意力在“空”的内院和“实”的商铺间不断转换,实现一种艺术和商业的平衡。

身在老城中,Fünf Höfe不仅仅为了整体城市景观的和谐,保留了外部传统的壳,实则也保存了关于内院的城市生活记忆,在这之上,赋予它们走向未来的新气血。

 

作为一个运营达二十余年的商业项目,Fünf Höfe今天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深受当地人喜爱。

在慕尼黑学习生活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他们似乎都和这里有过交集:爬山认识的大哥喜欢半夜到Salvatorpassage街上那家H FÜNF Coffee Bar的隐秘酒吧喝酒,他说他们家的DJ品味不错;同事曾向我推荐这里的私人皮肤科医美;新结交的朋友,带我往Perusahof二层的艺术展馆Kunsthalle看特别的日本剑道展,他说这里的艺术馆更新很快,主题都很有意思;一起学设计的师姐们则喜欢约我到Prannerpassage街,那里仿若嵌满宝石的岩洞,里面的设计家具集合店Magazin常看常新,附近的潮牌Freitag,则是我们寻找配色灵感的地方;另一位“甜品脑袋”朋友很爱那家B by Barista的精品小蛋糕,时不时买上一块,然后去近旁的内院Portiahof边晒太阳边细细品味,浅浅的水渠和垂下的透光金属格栅将嘈杂屏蔽在外。

可以惬意小坐的Portiahof(上)与仿若岩洞的Prannerpassage街。

我也常常在放学或下班之后,于归家中途在此下车,匆匆走进地下的连锁超市买菜,懒散时,会索性来个两欧的leberwurst配小面包对付一餐,这时候总是和一堆穿着工作服的大叔们站在一起,在他们用浓重的拜仁口音跟我搭话时,假装不会说德语。还有几次,遭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难关,我便躲进僻静的内院Amirahof,静静看着里面亭亭如盖的11棵小树,回想这里的四季变化,心情也就慢慢平复了。可以说,Amirahof是我个人最偏爱的内院,楼上是办公室和公寓,在喧闹的老城中安静得出奇……

在Fünf Höfe的官网页面,置顶的商场名字下,一行小字低调却又骄傲地向大众宣称:60 brand stores, bars & restaurants - more than 35 of them in Munich only with us.(我们有60个品牌商店、酒吧和餐厅——超过35家在全慕尼黑仅与我们合作)。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内容,加上复合的业态,让各样的人,都能在Fünf Höfe找到满足需求的一隅。

Fünf Höfe的经理Katja Köpf曾以“CityQuartier”,即“城市街区”,来总结他们的成功。这里不是一个经典的购物中心,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活力的街区,虽有条理清晰的设计思路,却又好似未经规划般,不断生长出属于自己的蓬勃生命力。

这种建筑、艺术、零售、医疗、办公及公寓相叠加的组合,在当时像是一种未来城市中心蓝图,吸引了一批“气味相投”的品牌,使得这里的入驻率在2003年开业之前就达到了惊人的96%,其中绝大多数签下的是长期合约。Katja Köpf表示,Fünf Höfe没有快闪店,他们更相信品牌长期耕耘的力量,这里许多品牌已经入驻长达二十个春秋,他们彼此认识、熟悉,共同形成了一个互相认同、互相促进的有机“社区”。

Fünf Höfe这种稳定,并没有导致一成不变的无聊,相反,在品牌和商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他们的活动却一直在推陈出新,特别是艺术类的内容,除前面提到的艺术馆Kunsthalle,其展览主题不断在大众和小众间寻找平衡,商场定期举办的开放钢琴日、探戈之夜,与慕尼黑电影节、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等的合作,也在持续为人们提供新鲜的体验,填补“百货商店”的活力空洞,让这里“常逛常新”。

另外,他们也将自己融入到城市交通之中,在商铺未开放的时间段里,人们依旧可以进入商场,通过内部“捷径”抵达另一处。这让Fünf Höfe不仅作为一个商业目的地存在,更成为了许多慕尼黑人日常里一条必经之路。

游客、市民带着各自的目的走进这里,感受它的历史与艺术,投入一场派对或寻找片刻的安宁;不管是生活的仪式感还是日常的琐碎,好像都能于此找到合适的落脚地。这大概就是“内院”之于我们的意义——并不庞大的体量,剥离掉宏大叙事,自成一个丰富的小天地,足够装下平凡日子里的小悲伤与小确幸,便足够了。

 

环球街角指南 慕尼黑 Fünf Höfe 商业 赫尔佐格&德梅隆 城市 街区商业 五个内院 院子
环球街角指南丨慕尼黑的“五个内院”,让商业回归街头
TOPYS.
2024-09-12 15:11:43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绊住路人的“猜单词挑战”,答案就在题目里?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爆火15分钟的数字艺术家,是怎么捕捉到那一刻的?|全时漫谈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