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的世纪梦想
在李志起的眼里,2005年是中国企业最值得纪念的品牌崛起年。
2005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中石油收购厄瓜多尔等国的油气田,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国品牌征战国际市场的步伐骤然加快。
2005年,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网通、海尔集团、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伊利乳业等陆续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
李志起说,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这一段历史时,我们会记住2005年。就象20世纪80年代,西方突然发现日本的崛起一样,正是在2005年,中国品牌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就指出,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品牌已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为什么美国全力支持自由经济和全球化?因为它在全球化方面的能力是最强的,这是它能够得以长足发展的一个领域。美国的大公司、跨国公司最多,全球营销能力最强,品牌竞争力也最强,它们在世界500强中占据了全球生产企业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技术转让的60%。
2005年,国家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理念,“品牌中国”运动席卷华夏大地。李志起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完成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最大契机。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但是,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日本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品牌建设阶段,韩国则领衔上世纪90年代的品牌风潮,如今,中国经济出现了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契机,关键要看中国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未来的竞争中,没有品牌将无法生存。李志起强调指出,做品牌绝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没有品牌,就等于没有掌握打开市场的利器。中国是品牌可以快速成长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中国企业家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品牌成长的加速器。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颗打造长久品牌的坚定之心,也需要为中国本土品牌的成长提供一个可以“长袖善舞”的舞台。
品牌进化学说,揭开品牌成长的金字塔之谜
李志起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必须摈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构建立体品牌营销体系的努力。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及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一句话: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润!
而今日世界品牌的价值无不来自于企业在过去的努力。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让世界企业在全球各地无不攻城掠地,收获巨大的利润。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背后成长的轨迹、共同的规律和可借鉴的方法。
2005年,经过多年的营销实践和品牌研究,李志起提出的“品牌进化学说”,已经备受理论界和企业的瞩目。他首次以发展的眼光,从系统论的角度、从哲学的高度、从方法论层面,对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作出全面总结。
李志起的品牌进化学说认为,借助立体几何中的知识,企业营销中最重要的要素可以概括成“一点一线五个面”:“一点”是指品牌成长机会点,“一线”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管理力”,“五个面”则分别是企业资源力、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沟通力、渠道控制力和团队战斗力,是这些要素共同构筑起各类企业的品牌大厦。
李志起说,几乎所有的成长型企业都犹如一个金字塔状。这个阶段的企业往往由一个品牌成长机会点牵引,以企业有限的资源力为支撑,来构建自己的品牌销售能力。这类企业包括象前几年的蒙牛、养生堂、广东格兰仕、上海盛大网络公司等。
最理想的成长型企业应该是标准的正金字塔,它的四个面都是面积均等的,这样的企业才最健康、最有持久发展力。但现实中的各类企业往往是发展不均衡,出现重心倾斜的现象,给长久发展带来极大隐患。
成熟型企业则如同一个正方体,它跟成长型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品牌战略不再是一个单点的成功,而是一个品牌矩阵,形成非常大的市场影响力。无论是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沟通力还是渠道控制力、团队战斗力,都是非常稳定的,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往往能够按照既定战略,向纵横多维方向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海尔、联想、娃哈哈等均属于此类企业。
而象IBM、宝洁、强生、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耐克、摩托罗拉这些跨国型企业,它们的企业模型则更象一个圆状无边界的球体。这种企业的各种能力已经浑然一体,外界很难分辨“雌雄”的不同在哪里。因此,它们往往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各个不同的国家和环境中都能极快地完成本土化生存。但是,这样最庞大的企业往往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预警系统,就如同氢气球一样,任何一点也可能成为自己的致命缺陷。
因此,李志起认为,企业不但要准确分析自己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成长战略,更要注意全面打造自己的品牌能力,补上自己的能力短板,按照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律稳步成长。盲目地求大、求快、求规模和求影响,都可能导致自己在市场上“失足”。
22条军规,跨越中国企业成长的“魔法门”
从笃信产品营销到坚信品牌的力量;
从招商营销,到新产品营销;
从关注产品销售,到关注企业成长;
从以快制胜,到关注营销持久发展力;
这是李志起完成的质的飞跃。
中国营销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区域和各个行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在进军市场时,一定要学会借助专业机构,帮助企业完成这重要一步的跨越。李志起说,在这个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有四件事,一是确定战略,找到品牌成长机会点,二是构建品牌,打造品牌销售力,三是提升管理,强化公司管理力,四是培养团队,提高团队战斗力,借助专业力量,不但可以完成单点上的突破,也可以通过系统的规划实现持续的成长。
完成这一步跨越有没有规律?
李志起和他的团队为中国企业总结提炼的“品牌成长22条军规”,分为6大板块,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解决方案。比如企业管理板块的“灯塔法则”、产品竞争板块的“快嘴法则”、消费者关系板块的“病毒法则”,都曾经在营销实践中得到灵活运用,曾经帮助百事运动、韩国现代和娃哈哈、东阿阿胶、思念食品等企业打造强大的营销竞争力。
李志起认为,对于当前我国品牌,最缺乏的是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建设要以品牌战略为基础,而企业战略围绕的核心也是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规划要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营销传播活动),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这包括要时刻注意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生活形态的变化与未来趋势的发展: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品质控制和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为品牌附加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等。
如今,定位在“中国品牌成长专家”的【李志起营销机构】已然是兵强马壮。50多位来自食品饮料、消费品、医药保健品和地产、汽车行业的营销专家,都拥有多年的营销实战经验。这几年,他们先后服务的国际品牌包括韩国现代、百事集团、日产汽车,也包括国内著名的华龙今麦郎、娃哈哈、汇源果汁、蓝猫饮料等企业。
一幅波澜壮阔的”品牌中国”图景在将在他们面前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