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设计双年展2018的作品,这十个我看行





知道你们期盼已久。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伦敦设计周重头戏,全球各大设计团队施展自家“设计实力”的大舞台——伦敦设计双年展2018(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18)。


伦敦设计双年展每隔两年会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二届。

延续首届双年展主题风格,主委会在这一次给各国选手指定的主题为Emotional States(情绪状态)


*点击图片,跳转伦敦双年展官网


关于主题,双年展主理人 Sir John Sorrell CBE & 双年展执行总监 Ben Evans表示,“我们生活在全民设计时代,设计不再陌生,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设计展示我们真实的一面,让设计成为思想媒介。”


围绕主题,40个国家或地区的答卷于9月4日-23日在伦敦Somerset House展出,囊括了中国南京、中国香港、美国等代表队的作品。而作品也在9月5日正式公布了全场最佳/观众票选最佳等四项大奖。


花了大半天沉浸在设计周双年展世界的我,怎能忍心其他36份没有得到嘉奖的作品就此被忘记呢。


于是,TOPYS内部举行了一场“非官方”颁奖典礼,那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看看这10个大奖花落谁家。


©️TOPYS



作品:Sensorial Estates 

设计团队:We Design(中国香港)




吃了三天三夜的英式Brunch,来到这个展区,我脑海响起了辛晓琪的《味道》,开始怀念最正宗的港式茶餐厅。


Sensorial Estates,由香港设计团队We Design创作,是一组能够散发独特气味的装置。



当观众靠近“物品”波普墙时,会闻到相应的味道。

譬如靠近“烧鸭墙”,你能闻到烧鸭的味道;靠近“寺庙墙”,你能闻到熏香的味道;


而这套装置也代表着香港独特的记忆文化,能让观众如同游走在香港的嗅觉世界。




作品:Full  Spectrum 

设计团队:Flynn Talbot Ltd(澳大利亚)



2017年, 南半球彩虹旗满天飞,澳大利亚也不例外。


《Full Spectrum》是一个由150支闪耀着不同色彩的光纤组成的彩虹色电子装置,基于澳大利亚政府于2017年圣诞前,正式宣布通过同性婚姻法的背景而诞生,当地设计团队Flynn Talbot Ltd操刀设计。


当观众触碰到光纤时,颜色会随机变动,如同行走在彩虹内。



主力策展人Talbot说:“我想把爱可视化,让每一种爱都能像圆一样围绕着我们,让每一个人勇敢骄傲爱。”


整套作品,一下子把观众拉到了,五月天在鸟巢唱起《彩虹》的现场。



作品:Matter to Matter

设计团队:Arthur Analts(拉脱维亚)



这是一个给你机会还原童年记忆的装置,还是一个给你机会做一回《水形物语》女主角的装置。


被官方盖章2018年双年展全场大奖的《Matter to Matter》,是拉脱维亚艺术家Arthur Analts的作品。



他以家乡Riga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作为灵感,把绿色玻璃墙作为交互平台,让每一位观众能在此创作作品,这些作品会因水珠的凝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Arthur说:“自然是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场所”。



《Matter to Matter》的成功,就在于它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它能让人察觉到自然是我们一个短暂宣泄情感的好场所。



作品:Time is  Subjective

设计团队:Tinkah(阿联酋)



阿联酋代表队,这回在努力向大家证明,我们这里可不只是有钱这么简单。


设计团队Tinkah操刀的《Time is Subjective》,以阿联酋七大酋国的发展速度创作灵感,以最具当地元素的沙子作为作品载体。



在沙漏中流动的沙子,一方面寓意着阿联酋国家正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一方面也传达时空的流动中,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国家发展。



作品:Disobedience

设计团队:Studio INI led by Nassia Inglessis(希腊)



在双年展展览场馆外,总有一小队人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等着被“夹”。他们是被这个自带神话属性的互动装置——《Disobedience》所吸引。


《Disobedience》由17米长的再生塑料构搭配弹簧骨架组成,是希腊设计工作室Studio INI led联合team E. Briall的作品,以古希腊战斗女神抗战故事作为灵感蓝本。



当人们穿越装置时,骨架会因人的踩动,进行张缩运动。

而观众在外界看到的装置,像是无规则运动的呼吸器,如同人的情绪不定,时而平静,时而波澜起伏,


但设计者要表达的是,当你不再是控制情绪的那个人,而是被情绪控制时,会是何种场景。



好吧,这个作品,在外面乍一看,我老担心会是梁静茹姐姐唱的《会呼吸的痛》,因为我被“夹”痛。



作品:Palopò

设计团队:Olivero Bland Studio  & Sylvia Denburg - Zyle( 危地马拉)



拿下“异域风情”大奖的《Palopò》,还是官方公布年度观众大奖作品。


出产于北美罪恶之城的危地马拉的《Palopò》,由当地设计工作室Olivero Bland Studio 与艺术家Sylvia Denburg - Zyle联合创作。在展览期间,设计团队以悬挂方式将图腾以及部分小房子展出。



全套装置以危地马拉的经济支柱行业——图腾纺织业为灵感,设计团队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让每一个家庭任意选择五种颜色图腾搭配小房子。


而在此次展览现场,参展团队虽然没有带来当地社区人民的作品,但是他们也带来了自己制作的雕刻图腾图案小房子。



至于如何传达情绪,策展人Santa Catarina Palopó表示,“危地马拉美丽一面鲜有人知,我们集聚于最具当地特色的纺织业,提升危地马拉人的信心,以及吸引大家多来玩。”


乍一听,是吧,设计这下对国家发展还是挺有作用的。



作品:Reclaiming a collective monument as shared place : The Memory Project

设计团队:LanD Studio(中国)



南京,这回在伦敦双年展可以说是很有辨识度了。


因为作品《Reclaiming a collective monument as shared Place: The Memory Project》便是以中国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主角。



全套作品占地面积略大,包含3D建模、原声录音、纪实影片、图文展板,策展团队尝试用图文声形并茂的形式向观众还原中国人民首次独当一面建造跨建桥梁。


在2016年发起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主理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鲁安东教授说道,“始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首座没有外国援助下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桥梁,它是一座带有纪念碑意义的桥梁,它蕴含了无数六十、七十年代人民的历史记忆。”



而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岁月给一个浴火重生的国家留下的记忆。



作品:Face Values 

设计团队:Zachary Lieberman, R. Luke DuBois, Matter Architecture Practice, Jessica Helfand (美国)



据说,你也迷上了脸部识别。


美帝代表队的作品是基于科技最前端的面部识别功能技术,一面能通过截取观众的面部情绪以及收集声音,生成独具个人特色脸谱,另一面能通过观众脸部特征识别人物的特性,譬如人种、性别、年龄等特征的电子装置。



技术支持公司Cooper Hewitt负责人Caroline Baumann说道:“我们尝试用《Face Values》鼓励每一个现代人,要乐于表达自我情绪,让情绪可视化。”



巧妙地是在当天参展现场,这机器似乎还没能够成熟到自己处理“种族”问题呀,硬拗着把人家黑人小姐姐说成了亚洲阿姨。


看来,这个最新奇的作品还带着一股Bug的味道,荒诞不经呢。



作品:Power Plant

设计团队:Marjan van Aubel(荷兰)



我在猜想,这个名为《Power Plant》如何切题,传达情绪呢。


设计师Marjan van Aubel的回答是,“全球城市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25亿,绿植不断消失,极端天气正加剧,人们似乎正在恐慌世界末日的到来。而《Power Plant》则是希望用一个利用阳光发电的未来温室,重振大家的信心。”



是了,西北欧设计师真是一边表达情绪,一边在拯救世界。



作品: L’ARCHITETTURA DEGLI ALBERI  

设计团队:Cesare  Leonardi & Franca  Stagi (意大利)


《L’ARCHITETTURA DEGLI ALBERI》是艺术家Cesare  Leonardi & Franca  Stagi 长达二十年的战役成果。


两人相识在大学时代,后因同时爱上研究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便开启了为期二十年的便收集植物信息,手绘下1:100的树木画册。



而对于情绪的阐述,作品一方面传达的是创作者两人对于植物研究的痴迷,另一方面展示了随着季节、气候等变化,不管是人类,植物也会随之有着情绪的变化,而且植物变化更为具象,可能会是某一次的树叶脱落,或是某一次的树皮变色。



是不是!天天接触大自然,这两人的作品,拿下“最自然之友“称号也不为过。




自然、食物、历史...


关于情绪状态与设计的关系,各个代表队的设计团队各显神通,尝试用不同角度激发共鸣。


而种类繁多的作品,也恰巧对上了策展团队艺术总监Dr.Chrisopher Turner的主题理解,“我认为主题的灵感来源为全球多元化,我希望每个设计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情绪,还是独属于该地方的特色,谁都无法取代。”


看完以上代表作品,不知道你是否也会点头称道,这些作品切题了。而以上奖项均是我拍脑袋的“钦点”,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好,你们觉得呢

设计 装置 艺术 伦敦设计周 奖项 中国 情感 情绪 南京
伦敦设计双年展2018的作品,这十个我看行
Thoi
2018-10-09 16:36:43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三年了,“社群”还能嚼出什么新滋味? | CCC成都社群大会回顾
作为当代人的“精神布洛芬”,Jellycat告诉了我们什么?| 品牌兔子洞
“四十年前,他用一把公园长椅向我求婚” | 灵感手抄本
“究竟什么书,非得在陪我散步的时候看?”
游戏没玩儿,但这广告真的燃
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灵感手抄本
年度最热cult片,连官方售后都这么惊悚?
平静的疯感、荒诞的幽默,全在他的拼贴里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