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文章的你,今天喝了几杯咖啡?
咖啡作为很多白领几乎每天都要摄取的提神饮料,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售卖咖啡的咖啡店,也成为了大街小巷常见的店铺类型。有的主打精致的手冲咖啡,有的主打悠闲的冰滴咖啡,还有的主打方便快捷,即点即拿便捷咖啡。但在这众多不同的咖啡馆中,有一种咖啡店却显得格外地暖。
与印象中喧闹的星巴克不同,这家星巴克似乎多了几分安静。没有昔日嘈杂的背景声相伴,只有偶尔传来咖啡烹煮和杯子传递的声音。无论是顾客还是店员,似乎大家都保持着噤声的默契,依靠手语和手写板来交流。不用奇怪,这是一家星巴克手语店。
与普通的星巴克不同,星巴克手语店里处处体现了针对听障人群的关怀。我们常见的星巴克围裙上,贴心地浮现出了一系列手语刺绣,用手语对应字母的方式,体现出设计对于所有人群的友善与平等。
面对需要与人正面沟通交流的点单和收银岗位,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来点单和回答听障店员提出的点单问题,也可以借助手持菜单、手写板以及点单双面显示屏等智能工具来与店员进行沟通,解决点单方面的问题。
在日本的星巴克手语店里,平常常见的数字,也成为了另外一种形式。在等待咖啡的同时,你可以学会用另外一种特殊的语言。
在华盛顿特区的星巴克里,到处都有推广手语文化小细节。墙上的挂饰,告诉了每一位进店的人,如何用手语表达26个字母。
你看,他们还用壁画凸显出手语文化的绚丽。
星巴克手语店所有的店员都能熟练地使用手语,不仅仅能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点单服务,同时也在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听力障碍人士的生活。
自从2016年星巴克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的第一家手语咖啡店之后,星巴克持续在保护少数群体权益方面努力。目前,全球有六家手语咖啡店,其中中国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各有一家。
除开像星巴克这样的大型连锁企业,也有不少微小企业主通过实际行动在帮助听力障碍人群。在湖南长沙开福区湘春巷里,有一家名叫“吧赫西点”面包房,德国人吴正荣和他的妻子19年来已帮助近500位障碍人士,面包房培训了20位聋哑师傅外出就业。如今店里有5位残障人士,分别在前台和厨房工作。
但也有人认为星巴克开设手语咖啡店并不能解决太多问题,认为这其实是在把听力障碍人士边缘化的一种表现。美国政治教授布兰登 · 斯特恩(Brendan Stern)在一篇名为《为什么我不会在星巴克手语店喝咖啡》的文章中指出:“作为一个聋人,我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盲目崇拜和受害的迹象……我们应该少提倡以听力障碍人士为中心的地方,多提供无障碍的公共空间。”
不得不说,并不是全无道理。
但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意识到问题。要说无声咖啡店能够帮助多少听力障碍人士解决生活上的不便,恐怕只是杯水车薪。但这些无声咖啡店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是让普通人明白听力障碍人士生活的困扰以及更加了解他们的处境。仅凭这一点,我也认为应该鼓励无声咖啡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