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跟大家分享,本期未知商店的内容策划来自编辑们的生活状态。
和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类似,编辑们都有着各自的压力和焦虑。有句话大家都挺耳熟的:“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就在一瞬间”,可不是嘛!?相信你现在已经不由得想起一些最近烦扰你的大小事情。但没关系,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本周未知商店想为大家推荐一份易读的学术性心理学书单,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其实,与其说是一份心理学书单,还不如说是给大家提出一种“能启发人窥见内心以及探索外部世界”的全新可能。这份书单涵盖了睡眠、倾诉、儿童美育、情绪、设计心理、心灵与艺术、正念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抚慰我们心灵。至少在书里,我们停下来,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点点松弛。如果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实际的建议,那就更好了。
简而言之,好好地生活和工作很重要,但关照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给焦虑的日常生活留出一点呼吸的空间
《呼吸》杂志
每每感到紧张、战栗时,总有人提醒我们:来,深呼吸一下。
每天为生活、工作、家庭等种种要务忙忙碌碌的我们确实应该停下来深呼吸、放松一下了。《呼吸》就是一本能帮助我们平衡身心的正念启发书,可以让我们一起把每个瞬间都过成良辰。
为什么杂志会叫《呼吸》?创始人的初衷就是希望让读者体会到轻松与平静。就像我们每次在紧张时,一个深呼吸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杂志所提供的身心指南包括五个部分:幸福、生活、正念、创造力和出口,旨在帮助读者找寻从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有李松蔚(心理学家)、李维榕(家庭治疗心理学大家)、贾坤(正念指导师)等心理学专家撰写主题文章,从不同的心理需求与生活面向出发,关照人们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呼吸》也让我们看到心理学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产生的碰撞,青山周平(著名设计师)、钟立风(音乐人)、朱月怡(花点时间创始人)、朗启旭(潮汐APP创始人)接受杂志问答,为读者带来一种提供生活状态的参考和人生的启思。
目前现已出版的两册杂志主题分别是「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和「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前者提供了一种自我价值探寻指南,内容涵盖如何在繁忙生活中留出自己的时间、怎样顺利找到自我价值感、所谓“社恐”的心理过程等,作为调剂,也有植物爱好者、烹饪爱好者、运动员等职业从个人视角提供自我价值探寻参考。
后者则抛开社会赞许的群居生活与外向个性,为孤独、内向的群体正名。是时候改变对孤独的刻板印象了,你看书中有拥抱现实生活的各种快乐,教你怎么享受独处的时间,让你开启一天的仪式感,分享气味带来的幸福感,以及吸猫有什么乐趣,独处的N种方式等内容。
这两本书教会我们每一个在这个充满异化的世界,如何过一个“全人”的生活,守住自己的幸福与福祉。被焦虑和压力困扰的年轻人值得一读。也许焦虑和无力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深呼吸,专注当下,把时间留给自己(Breathe and make time for yourself)。
躺平可耻但有用
《躺平》
你正躺着看这篇推送吗?如果是,请你不必太愧疚,因为你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
格老乔·马克斯说:“凡是不能在床上做的事,便不值得做。”
弗里德里希·尼采说:“睡觉可不是件小事,为了睡觉,人得整天保持清醒。”
伊迪丝·华顿说:“在床上写作,我不必穿着紧身胸衣,解放身体,解放思绪。”
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因献身于“卧躺大业”,才悟出了西斯廷教堂天顶的震撼画作。
威廉·华兹华斯喜欢在一片黑暗中躺在床上写诗,纸张不见了就从头写起,因为黑暗中摸索找纸太累了……
是不是心安理得一些了?如果你看完这本《躺平》,那你会躺得更理直气壮。这是一本关于“躺”的百科全书,德国另类文学家贝恩德·布伦纳为我们全新解读“躺”文化,涵盖历史、艺术、文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我们人的一生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长度都在躺卧中度过,我们在床上睡觉、做梦、思考、阅读等,躺平的奥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躺平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本书将带领读者考古到七万年前,早期智人便开始如何好思考躺得更舒适;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喜欢躺着享受美味佳肴;地中海有着超长午睡的习惯,内卷严重的东亚社会却是躺平艺术的起源地,还有精彩纷呈的名人躺平图鉴,世界各地关于躺的奇闻逸事,31篇幽默散文,20余幅特色插图,《躺平》必将成为你床头读物的心头好。
为了让大家躺着看,看得舒服,还特意把书分成两册,便于轻松阅读。随书附赠“躺平猫”书签和趣味slogan贴纸,边看书边“吸猫”,躺着舒服,看得惬意。
躺平不一定等同于消极或懒惰,它可以是一种反抗,一次整合思绪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在一个人人“内卷”、前所未有地看重行动和高效的世界里,学会躺平的艺术,会有想象不到的回报。
什么是人类高质量睡眠?
《脑子不会好好睡》
刚说完躺平,接着来讲讲睡觉的事儿。
每个人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从儿时父母的耳提面命“小孩必须睡午觉”到长大后连通勤的时间都想争分夺秒眯一会,但我们对睡眠还有更深入的了解吗?知道要好好睡觉,但要怎么实现好的睡眠呢?长期加班熬夜睡眠少得可怜或连续失眠苦不堪言怎么办?
不妨来读一读《脑子不会好好睡》,这是一本睡眠科医生的奇妙物语,它将奇妙故事和睡眠科学的巧妙结合,讲述英国领军级睡眠科医生所经历的14个比小说更精彩的真实病例,为我们解答睡眠障碍背后的种种疑惑,许多睡眠问题,背后竟然有神经损害、癫痫、抑郁等诸多原因?
还有一些离奇事件听来匪夷所思,却都是真实病例;其精彩乃至惊险固然令我们眼界大开,而其中真实的困境、道理、抗争、关怀,对我们每个会睡觉也还会醒来的人,都有巨大启发意义。
不会讲故事的医生不是好作家。本书的作者盖伊·勒施齐纳是神经/睡眠科的主任医生,拥有傲人的学术成果和丰富的病例积累,同时又具备向公众科普、讲故事的多年经验和特色鲜明的英式幽默感。在本书中,作者同时发挥了专业和叙事两方面的长处,将奇妙故事和神经机理巧妙结合,读来令人大开眼界、手不释卷。
当然,如果苦于压力和烦恼而失眠的你看这本书看睡着了,不也是这本书的功德吗?
你的心房需要一次大扫除
《如何停止不开心》+《整理情绪的力量》
在TVB里每一个垂头丧气的人都会收获一句“做人最紧要系开心,你饿唔饿?煮碗面俾你食啦!”别人煮的面吃完了,自己还是需要面对负面情绪。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那么简单,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转念一想,快乐也是如此。正向情绪都是需要练习的,没有不劳而获的快乐。还在抱怨自己和生活?不如跟着下面这两本书一起练习成为一个让自己开心的人。
这本《如何停止不开心》的原版书名非常直接:How to Stop Feeling Like Sh*t?有时候诸事不顺,心情烂起来,确实很难受,应对负面情绪似乎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人人都希望让自己开心起来,但一有风吹草动,内心就往往丢盔弃甲,似乎永远不能为自己的情绪做主。殊不知,有14个坏习惯正让我们离幸福感越来越远。
这本“负面情绪整理手册”通过洒脱、幽默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14个人们最常见而又不自知的自我毁灭行为模式,即内心的自我批评、孤僻、与他人比较、自毁、讨好别人、完美主义、故作坚强、灾难化思维、装作无所谓等,并根据每一种行为提出直接、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提升,悦纳自己,活出真我。每一章集中讨论一种行为,没有沉重的自我检讨,只有切中要点的提醒,以及如何改变的贴心建议。
而下面这本《整理情绪的力量》则是一本“心灵排毒书”,叫我们如何对待情绪垃圾。本书选择了愤怒、焦虑、嫉妒、拖延等多种生活中时刻出现的消极情绪与习惯,以实用、亲切的情绪调节技巧依次审视,各个击破,割断消极情绪的乱麻,彻底将它们逐出生活。按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去做,你的心境也会像大扫除后一样轻松透明。
想起皮克斯的动画《头脑特工队》曾阐述的一个事实:情绪本没有好坏之分,虽然“愤怒”、悲伤“、“嫉妒”等情绪被称为“负面情绪”,但它们也有着服务于我们成长、进化的目的。如何看待我们的情绪必然是我们成长中很重要的一课。
做设计要知「心」
《设计心理学》四部曲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破窗效应、首因效应等经典的心理学理论都被反复提及、运用到那些它们该用以及不该用的事情上。可见,各行各业对于心理学理论需要是存在,但知识获取的途径可能不尽人意。
尽管心理学涉及到的领域之广,但鉴于TOPYS的用户多与设计行业息息相关,特此推荐这一套《设计心理学》四部曲。如果你对产品创新、洞察用户心理、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以及经典、接地气的设计实例感兴趣,这套书定是必读的经典之作。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及其心理过程的自然科学。而设计离不开用户,也就是人,就像本书作者唐纳德·A·诺曼说设计真正的挑战是“去理解终端用户未得到满足和未表达出来的需求。”
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也许在心里自问了许多次到底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成功的产品?《设计心理学》四部曲从以人为本、与复杂共生、情感化设计、人机交互这四方面,探讨影响设计工作的心理成因,很大程度上能给予设计师许多启发,解开心中关于设计与人的困惑。
以第一部「日常的设计」说明了为什么生活用品不应该让人困惑、恼怒、沮丧;第二部「与复杂共处」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第三部「情感化设计」解释了为什么产品设计也必须迷人、赏心悦目以及充满乐趣。第四部「未来设计」则讲述了未来的产品设计重点在于人机交互设计。
作为知名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先驱、设计师,唐纳德·A·诺曼将心理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帮助设计师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其实,拙劣的设计俯拾即是,但设计易于理解、方便实用、令人愉悦的产品并不困难。
那些孩子们通过艺术教会我们的事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
总说孩子们的视角是独特的,能够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世界,是可爱的,精彩的,简单的,美丽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也如此。
一直以来,也有许多用户非常关注我们的儿童美育栏目,有的人从事儿童教育行业,有的人设计儿童产品,有的人为人师或为人父母……无论你是谁,如果你想走进儿童的内心,那么接下来这本书会告诉你,艺术是一个绝佳的途径。
《孩子们被隐藏的智慧》是由一个日本治疗教育者撰写的艺术教育实录。作者川手鹰彦认为「艺术治疗」是治疗,也是教育。也坚信着,艺术不改变特别的种子,它能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依从自己的独特结出果实。
川手鹰彦用艺术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他在德国北部一家教育机构“阿里尔德之家”从事艺术治疗教育,采用童谣、儿歌、童话,角色扮演等艺术形式,打开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孩子封闭的内心,激活他们身体里被隐藏的智慧,也适用于普通孩子的美育。
然而,必须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要刻意地用艺术去进行某种身心治疗,而是在追求艺术美的心境和行为下,自然而然达成一种身心的充实与均衡。就像我们阅读这本书也绝非意图利用特殊的孩子及其人生的苦痛为我们的创意事业服务,而是想要与他们肩并肩、看见他们所看见的世界,就像艺术以温和的方式滋养他们的心灵,我们的工作与奉献也应该回馈他们以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