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世代爱情:漫漫结婚路

 

 

 

这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周刊2012年2月13日刊的封面主打故事 摄影:Ann Her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利福尼亚圣迭戈

  其实艾米•蒙蒂塞洛和詹森•塔克结婚并不是二人爱得死去活来、感情冲动的结果。他们的婚姻远非那么浪漫,而是掺杂了爱情、法律保护和医疗保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是读研究生时认识的,约会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在各自的公寓内过夜。

  “我们那么多时间都在一起,却付两份租金,是不是有些犯傻呀,”蒙蒂塞洛女士说。他们遂于2006年搬到了一起住,但她说她自己还是谨慎地对待此事:“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还是将同居当作试婚吧。”

  四年后,蒙蒂塞洛29岁,塔克30岁,他们都已经成为纽约伊萨卡学院的教师兼作家。他们终于做出了结婚的决定,因为婚姻会把他们的性爱关系通过法律固定下来并会带来其它的好处,比如配偶的身份、夫妻共有财产保护,另外还可以共享医疗保险。

  根据蒙蒂塞洛的介绍,她对婚姻的矛盾心理主要来自于她的少女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离婚率最高的一段时间,蒙蒂塞洛目睹了她的父母及其朋友们一个个相继离婚。

  这种矛盾心理也可以从她这一代人所创造的爱情新纪元中看到。这个世代被称为“千禧世代”或者“Y世代”,包括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出生的那批人。这是与社交媒体、即时(甚至始终在线)互联网和电话联系一起成长的第一代人,他们也没有需要早结婚的压力。有几个名词是与他们有关系的,比如“勾搭(hooking up)”(非男女朋友关系,类似于与前一代人所熟知的一夜情(ONS))和“炮友关系(friends with benefits)”(不涉及情感的性关系)。

 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专家说,尽管千禧世代的爱情观与此前的世代截然不同,但多次调查之后都显示千禧世代还是很想结婚的,他们很想要郊区的房子、也很想生孩子。

  但是他们也希望婚姻大事能够慎重些——他们结婚的时间比前面的任何世代都要晚。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社会学教授兼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帕梅拉•斯莫克说, 与X世代及X世代的父母亲(所谓“婴儿潮一代”)相比,“千禧世代赞成婚姻和一生的承诺,但是在性、约会和同居上要更随意些。”

 

他们不会痴心等待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8-29年龄段仅有20%的成年人已经结婚,而1960年时这个数据有将近60%。X世代在这个年龄段时,30%的人处于已婚状态;“婴儿潮一代”则超过40%。

生育世代理论家们说,Y世代属于“公民世代”,他们与大萧条时期长大并在二战时服役的GI世代(GI generation,伟大军人世代)有些相似。麦克•海斯(市场研究员、咨询师,并与他人合著《千年动力:看新世代如何再造美国》(Millennial Momentum: How a New Generation Is Remaking America.)一书)说,与其它世代相比,公民世代通常更具团体性,对自身财务稳定性也更担忧,这是因为他们是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时期长大的。从GI 世代过往的历史来看,他们的平均结婚年龄较此前两代人更晚些。

海斯先生说,“公民世代只是感觉他们还没有像其他世代那样真正准备好结婚。”

公民世代也不相信痴心等待。具有“团体导向性”意味着他们会从一个作为整体的朋友和家庭的圈子里获取支持,而非仅仅某个重要人物。由于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的出现,在社交圈子很大且没有边际、以及在短信和手机应用方便了人们在就餐、购物或者看电影时即时通报他们感受的情况下,寻求帮助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他们想建立伙伴关系或者寻求支持,另一端的笔记本或智能手机都在随时恭候呢!

千禧世代(怎么换着样说都是指Y世代)对承诺小心谨慎的态度反映出他们普遍对生活小心翼翼的一面。究其原因可能有多重因素:他们极具保护欲的父母(从儿童时代便开始的“谆谆教诲”)、在恐怖主义泛滥的时代长大、经历了大萧条,以及遭受专注报道危险事件的媒体文化的狂轰滥炸等。一份皮尤调查报告抓住了这代人“冷眼观人性”的实质:他们中有2/3的人会说,当和其他人打交道时,“你不能太过谨慎。”(译注:当千禧世代自己都认识到问题时,那就是了。)

研究还显示,这一代人看重子女、家庭、一生承诺以及婚姻(是的,没错,尽管他们面对婚姻总是表现得很忐忑)。事实上,从皮尤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两大优先考虑的事情是:“做一个好爸爸(妈妈)”和“有一个美满的婚姻”。

尽管恪守上述传统的价值观,但Y世代在许多方面也是放纵的,40年前“性革命”时期备受推崇的婚前性行为依然大行其道。斯莫克女士说,妇女在择业竞争力上的提高和控制生育技术的进步以及现在可以选择非传统的恋爱方式等也对性泛滥起到了推动作用。

妇女们已经不再和她们以往所做的那样通过婚姻的方式寻求经济上的稳定性,现在她们仅仅是和男人们一样关心自己的工作。海斯说,事实上千禧世代也许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妇女主导的世代,她们在许多领域中的成就都超过了男人。根据他援引的数据,到2016年,在那些拥有学士学位的人群中估计有60%的人是女性;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中,女性将达到56%。

但是经济上主张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年轻女性从来不想结婚或生小孩(只是上述需求向后拖延了),而是Y世代希望书写自己的婚姻关系和生活之路,斯莫克说。“她们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主导性关系。”

 

六次约会定终身?没开玩笑吧?

泰勒•珀塞尔是密歇根州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她说,真正意义上的约会她只碰到过一次。

“现在男孩们已经不再使用像吃个饭、看看电影之类的借口邀请女孩外出了。而是说,‘出去逛逛?’于是你就去到他的住处或者你们和一大群人出去闲逛。这不算正式的约会,正式的约会很少发生的,”她说,“我都是通过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结识男孩子的。”

珀塞尔女士现在认识的大部分男士都不是以寻找终身伴侣为目标。她说,抛开婚姻不说,他们甚至连男朋友、女朋友都不想处。“我都有些灰心丧气了,但转念一想,我才22,我还有的是时间呀。”

一直以来,约会就像跳一段难度很大的舞蹈,但现在已经黯淡无光了,因为存在了几十年的规矩和爱情观都已面目全非。在恋爱风景线上发生的所有这些改变中,“多夜情”和“勾搭”最为引人注目——从根本上讲,就是将一夜情习俗化了。

凯思琳•博格尔说,对Y世代而言,身体亲密接触和性爱关系之间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博格尔是费城拉萨尔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也是《勾搭》(Hooking Up)一书的作者。《勾搭》将大学生与“奔三”的年轻人的约会习惯做了对比。

“几十年之前,在一夜情和开始一段性爱关系之间还是有显著区别的,而现在你开始“勾搭”了,一些身体接触便发生了,就像掷了一圈骰子那么简单,”博格尔说,“最后人们对发生了什么都懒得再提。”

多娜•兰格是一位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27岁单身女性。她说,她在20岁出头的时候厌烦了“彻头彻尾的约会游戏”。她是这样描述游戏过程的:“他就是不说他有多爱我,而且我要表达我的感受时,我又感觉我在他眼里没什么吸引力。”

类似的约会游戏也发生在汉娜•塞利格森身上。塞利格森今年29岁,已婚,也是20多岁时在纽约开始约会的。她说她把大半的时间都花在了确定性爱关系上。

“六次约会定终身?没开玩笑吧?你愿意改变在Facebook上显示的婚否状态(relationship status)吗?我们都有这方面的自由,而且自由度越来越高,但自由度太高了也让人抓狂,”塞利格森女士说。她是《已婚者少数派》(A Little Bit Married)一书的作者。这是一本有关20多岁年轻人及其恋爱与婚姻感受的书。她还有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使命:成人期》(Mission: Adulthood)也是讲述她这一代20多岁年轻人感情历程的。

将现在模棱两可的约会与前代人的约会做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后者有更明确的恋爱法则:例如,男人邀请女人参加一个约会,几次过后,他们就非常明确地变成了具有独占性质的男朋友和女朋友。最终他们订婚了。

“在前代人中有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你要通过这种方式步入到成年人的行列。可是,这个传统现在已经丢掉了,”博格尔说。“而Y世代则有这样的期待,他们要延长恋爱的过程,直到很晚才会考虑结婚。因此这一代的想法是:他们在20多岁的时候有这样的权力将恋爱进行到底。”

 

非男女关系

博格尔说,现在非男女朋友关系的广泛存在是因为性在约会中已经变得与忠诚的性爱关系脱节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希望看到男人和女人在性上积极主动,在不在性爱关系之内倒可以放在一边;如果不是这样,反而让人感觉很古怪。

事实也是如此。丹佛大学2007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800名20-30岁有两个月及以上异性恋性关系的受访者中,有93%的人在接受调查的时间段内性生活活跃。

加利纳K.罗兹是该大学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作为一项正在进行的性爱习惯研究的部分内容,他已跟踪调查这组年轻人四年了。

“他们当中有一半的人说,在他们目前的性伙伴当中,和他们有性爱关系的这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罗兹说,“与此前的世代相比,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那时候,当你和某人睡到一张床时,通常就是一段(相对固定的)性爱关系的开始。”

劳拉 •莱施纳是来自弗吉尼亚州哈里森堡的一名25岁的单身女性,她将自己目前的状况描述为“偶尔地与某人发生两性关系,但没有承诺也谈不上性爱关系。我和这个男人仍是朋友。事后也没有什么古怪的感觉。我不欠他什么,反过来也一样。原来是朋友关系,现在还是。这也是我的许多朋友的生活方式。”尽管婚姻仍然是莱施纳女士未来打算的一部分,但是她感觉她仍然没有在无数次的约会中找到托付一生的人。

然而,所有这些性爱关系的解放并未消除加在女性身上古老的双重标准;对于那些有太多性伴或者总是想勾勾搭搭的女人,人们总会贴上耻辱的标记,博格尔如是说。反过来再说男人,勾搭关系和炮友关系只不过意味着“有一个女人在喜欢他们,为他们着迷;他们可以和这个女人发生性关系,而且还不妨碍他们寻找其他女性伙伴。这个女性伙伴只和自己好,而且还更安全,不是吗?”她说。

 

一见钟情?太那个了吧!

  谈到千禧世代是如何找人约会的话题,罗兹和她的同事们发现,走出校门的人以网上约会居多,而在校大学生则多半通过朋友或者在俱乐部里或者在PARTY上见面,但即便在那些场合,他们也是通过一帮朋友和熟人牵线搭桥的。像前代人去单身男女频繁出没的地方或者约一下机缘巧合碰到的人这种事放到千禧世代身上几乎是匪夷所思的事。

  罗兹说,“缘于技术的进步,这一代人几乎都是通过社交方式联系对方及世界的,以致于那种在通勤车上遇到心仪对象的想法距离现实似乎相当地遥远。他们更希望与在社交方式上约会的人建立联系。”

  肯黛尔·杨格尔,31岁,兽医,住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曼多。她说,“如果你是偶然遇到意中人的话,其实你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你无法确定你们能有多少共同的兴趣爱好。”她5年来一直在网上约会,已经“在网上见了很多说得过去的男孩子,比我在现实生活中相中的多得多,因为在网上搜索他们要容易地多。”

  博格尔在教授一门叫做《爱情、婚姻和育儿》的课程。她说她的学生们并不相信透过一间挤满人的房间还能和远处的陌生人通过眼神擦出爱情的火花。事实上,他们认为这事儿多少有些怪诞。博格尔说,“他们觉得与其作为一个陌生人见一个在公共场合碰到的另一个陌生人,倒不如在电脑上见一个人来得靠谱。”

 

策略vs.爱情

  千禧世代的爱情在约会与婚姻之间牵涉到一个额外的过程——同居(放在一代人之前,同居还是非常新鲜的事)。

  婚恋作家塞利格森说,“本质上讲,这是检验性爱关系的一个方式。”她和她的丈夫都相信她们婚前同居是迈向婚姻生活的重要基石。“现在人们在结婚之前会约会很长时间,而我认为这些约会已经属于上代人在结婚时便早早达到顶峰的性爱关系的范畴,” 她说,“但是今天的婚姻实际上是一场探索旅行的终极结果,也就是要‘发现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从生活中获取什么’。人们希望在结婚之前,一切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对承诺的小心谨慎与千禧世代对离婚非常现实的恐惧有关。

  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学家斯莫克说,几乎每次和年轻人交谈时,他们都会提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高达50%的离婚率(尽管现在稍微有些下降)。“Y世代的年轻人非常清楚,离婚指不定就摊在自己头上,”她说。她采访到的一位19岁还未曾约会过的女性说她在结婚之前还是希望先同居,这样就会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

  另有一名19岁女孩在斯莫克的调查中回应到,“当我结婚的时候,我希望只此一次,就一次。是的,我就是想结一次婚,我不想离婚,然后再找一位,然后所有再重来一遍。我只是想……找一个完美的男孩子,这就是我的想法。”

  在对待同居的问题上,千禧世代甚至展示出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去年七月,一篇名为《我们不是在同居:大学毕业生中的多夜情性爱关系现象》('We're Not Living Together': Stayover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Educated Emerging Adults.)的论文发表在《社会与人类个体关系》(th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杂志上。文章记录了一种称为“多夜情”(stayover)的新型恋爱现象。

  文章的联合作者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人类发展与研究部的博士生泰勒·贾米森与劳伦斯·加农教授共同调查了22名有专一性爱关系的年轻人。研究发现,他们每周七个晚上都会住在一起,但他们并未搬到一起生活。他们不会交换对方房门的钥匙,也不会在性伴的家里留下衣物或者盥洗用品。

  贾米森说这种现象此前未见记载。

  “我们对涉及性伴选择、约会和同居等方面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做了研究分析后发现,多夜情现象都未涉及,”贾米森说。根据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罗斯与她的同事在2009年所做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最终,现在准备结婚的人中会有70%的人肯定会首先结束同居状态。

  “我还从来没有要结婚的冲动,但我肯定要结婚的。我认为婚姻是上帝的一种恩赐,”安娜·菲尔德说。安娜·菲尔德,30岁,作家兼教师,住在北卡罗拉那州温斯顿塞勒姆市,四年以来一直和男朋友住在一起,是《Confessions of a Rebel Debutante》一书的作者,另外一本讲述年轻人故事的新书《Chasing Meridian》也即将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她们还共同拥有一所房子。

   “试婚”和“租赁婚姻”的说法在受调查群组,特别是在男人中,变得越来越流行。斯莫克主持进行的深度调查(做为其同居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也印证了这一点。

  安德鲁·切尔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与公共政策学教授,著有《The Marriage-Go-Round》一书。他说,由于Y世代是在离婚率高涨的阶段长大的,因此他们都有一个强烈地愿望,那就是不要再经历孩童时代所承受的或者看到周围家庭里所发生的一切。

  25岁的单身男青年安德鲁·施拉格也赞同上述观点。他与他人共同创建了一个金融教育网站:Chicago start-up Money Crashers Personal Finance。按照他的说法,他的同代人对婚姻持一种“保留意见”,“因为他们可以看到离婚会带给一个人个人的、职业上的和经济生活上的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我几乎认为婚姻变得更像是一次战略决策,而原先那种专注情感的婚姻已经荡然无存了。”

  但研究者认为,即便婚姻失却了海誓山盟,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商业关系,其危险性也是微不足道的。

  “我认为这一代人很显然仍怀有浪漫婚姻的理想,”罗斯说,“他们对此孜孜以求但也在实际推进时感受到了压力。”

  “我是非常支持结婚的,但我对离婚也非常担心——这是我最大的关切之一,”马吉·赖安说。她是波士顿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她希望能在30岁之前完成婚姻大事,因为她想要孩子。“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我的父母婚姻美满。”她父母在八年级时相识,此后就一直没有分开过,而且赖安女士说,他们至今都非常相爱。

  伊利诺伊州19岁的女大学生布列塔尼·杨已经和他人维持了大约一年的性爱关系。她跟着一位单身母亲长大,但依然强烈支持结婚。尽管她也知道她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未来的头等大事。结婚之后我想要个孩子。这事儿没有捷径可走。”

婚姻重建

  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的平均初婚年龄达到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值:男性,28.7岁;女性26.6岁。

  贾米森相信这个人口统计学数据上的变化很有意义,而且已经影响到Y世代婚恋观的各个方面:“如果你在16岁或17岁时开始有了性爱关系,而且此后10年也没有结婚,那么此举意味着你对性爱关系更感兴趣,而不一定非要演变到婚姻。这是一个较大的变化。”

  切尔林教授说,与其说推迟婚姻是缘于对离婚的恐惧,倒不如说是经济因素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学毕业生要等更长时间才能结婚是因为他们投资在了学业与职业上(以此获得可观的经济基础)。最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走上婚姻之路。

  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是另外一番情景。

  切尔林说, “在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中,过去维系工薪阶层婚姻的那些工作,比如制造业的工作,已经消失了。”“甚至那些找到工作的年轻人挣得也没有他们的父辈们多,因此他们选择结婚的比例较大学毕业生更低一些。”婚姻以及必要的房产、体面的学校、说得过去的汽车仍被看作组建家庭的黄金标准。但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成年人感觉自己满足不了上述标准,因此他们只能推迟结婚的年龄直到有了能力为止。

  蒙蒂塞洛的婚姻则是既现实又浪漫。她说她的丈夫和她们的一帮朋友不再把婚姻视作“社会的中心组织原则”,而是转而接受各种不同的家庭组织形式,比如那种不结婚但抚育孩子的家庭。

  事实上,蒙蒂塞洛即将于本月出版的第一本书《近距离》(Close Quarters,论文集)即是有感而发,她“父母的离异反而比某些婚姻状况起的作用更为积极。”她说,离婚后,父母“将对彼此的爱情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以容纳改变的深厚的友情,我本来以为这种友情只有在经过长期婚姻磨合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非婚生儿童比例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41%;1990年时这个数据还仅为28%。切尔林说,人口统计学家将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在过去的几年里同居人口的增加。

  千禧世代希望在婚姻和养育后代方面比他们能理解到的父母当时所做的一番苦心更好。塞利格森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敢于在这些方面等待时机的原因。她本人就花了好多时间反刍她在纽约时约会的时光,她想知道六次约会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想至少要得到部分的承诺。

  “如果你看一下针对Y世代的投票,”她说,“你就会知道我们是相当乐观的。我想因为我们是现代科技培养的一代,所以我们感到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现在有很多的选择,我们不必非要走父辈的老路。”

  较之小城镇和小城市里的Y世代青年,主动推迟或者自由选择婚姻替代形式的那种感觉在大城市里的Y世代当中表现得更加普遍,这也许与小城市的社会民俗、较强的家庭纽带或者宗教信仰有关。

  贾米森说,在比较大的城市里,通常先住在一起并推迟结婚的倾向更明显:“大城市的社会背景是人们感觉需要认真地对待婚姻。”

 

我们需要的婚姻模式

  尽管千禧世代都表现得小心谨慎、主动选择多种生活方式并夹杂着对离婚的恐惧,但他们似乎还是对从此过上婚姻美满、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期待。在今年一月份本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组织的针对18-24岁之间的年轻人的一次TIPP问卷调查中,63%的受调查者说他们相信大多数婚姻并不幸福;77%的人希望先结婚后生子;80%的人相信婚姻会巩固性爱关系。

  “婚姻作为一个目标或一个想法,每个人依然在支持它,”切尔林说,“Y世代会晚些接纳。”

  海斯说,千禧世代对婚姻的谨慎“真的不是什么坏事。唯一可悲的是在婚姻状况糟糕和离婚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们都希望找到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模式供他们借鉴。”

  伊利诺伊州29岁的大学生肯·奥多兰很早(23岁)便结婚了,但几个月前他离婚了。他说,尽管如此,婚姻作为一种社会习俗,他依然非常支持。

  他说,“许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我这一代人抵触婚姻,在婚姻承诺和性关系上随随便便,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赞同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并支持长期的婚姻关系。我们需要它。”

  他继续道,“问题是每个人的父母都离异了,我们无法找到成功婚姻的榜样。我们不是不想得到稳固的婚姻关系,我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

译者:flyingheart    译文链接:http://select.yeeyan.org/view/59047/251814

 

 

Y世代 爱情 漫漫 结婚路
Y世代爱情:漫漫结婚路
insun
2012-03-23 23:09:20
你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春天”的意思是:我们该见面了丨太阳底下
灵感告急?请查收一周创意速览
第一批用AI做设计的人,把它玩出了多少花样?
喂!别扔那块吊牌!
谁家的“坏”小猫?居然登上了宜家的新广告
宜家什么都能收纳,包括你的电脑桌面
为什么是史铁生,成了当代互联网嘴替? 丨灵感手抄本
下载TOPYS APP
随时随地获取新鲜灵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