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充斥着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身影。几乎所有关于传媒产业未来的构想都与新媒体和新技术有关:IPTV(互动电视)、3G手机、数字电视、电子图书……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传媒产业蓝皮书”指出,如今的新媒体在刷新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已经影响到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它将在未来传媒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2006年的中国传媒业已全面进入了转型时期。
新旧媒体“冰火两重天”
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最近推出了“手机国学课”,通过短信来传播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冀建中介绍,手机国学课是把国学教育通过新技术向大众传播,开通半个月来已经吸引了几千名订户。对国学感兴趣的人只要每月缴纳10元的短信服务费,就能每天收到一条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一批博士生导师“厚积短发”的国学经典。
从2000年5月中国移动发送第一条短信以来的短短几年间,移动电话从一种通讯工具变成了信息终端和娱乐中心,坐实了“第五媒体”的交椅。
“蓝皮书”对上年度传媒市场进行了细分,结果发现手机短信增长速度最为惊人:2005年产值为305亿元,从2004年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增长率达到了40%。
当然,不只是手机,在我们眼前,新技术造就的媒体“新贵”们正经历着爆炸式的增长,“蓝皮书”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为此佐证:
起步于2005年的手机动画,预计两年后将在手机市场上占20%的份额,整个产业链的年收益将达到600亿元。
曾经是“小众”、“精英”文化代名词的博客在过去两年中以高速度的增长走向普罗大众,2006年预计博客规模将突破6000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数字电视正在朝着3000万用户的目标推进。
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目前已经占领全国50多个城市,其规模和影响力实际上已经不亚于一家电视台……
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传统平面媒体在2005年停止了上升的步伐,除图书出版外,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开始大幅度下滑,平均跌幅达到15%以上,报纸广告在传媒市场所占份额已经跌至第六位,期刊的境遇也不容乐观。有评论人士甚至以“循序渐进地步入衰落”来描绘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收场。
新旧媒体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观察家们指出,新媒体的崛起正在打破传统平面媒体曾经“家天下”的局面,它让传统平面媒体的广告收入不再春风得意,它瓦解了传统平面媒体羽翼下大批量的受众群体,它使传统平面媒体的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它所展示的潜力更是令人难以揣测。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浪潮”正在使传媒业的整体格局发生变化。
互联网带来了多元化经营模式
《传媒》杂志日前与《中华工商时报》等媒体联合制作了“民营传媒综合实力榜”。在上榜的18家传媒企业中,有一半来自互联网。
位居互联网的“三强”之一的腾讯,利润达到了9.57亿元,超过网易成为中国最挣钱的互联网公司。一些业内人士惊呼:2005年传媒业最大的亮点就是传媒产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于传媒业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带来了多元化经营的方式。
与“手机国学课”相呼应的是,百度推出“国学频道”,Google推出了“学术频道”,开设国学内容搜索,其中收录了大部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以汉字为载体的历代典籍。传统国学纷纷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在传统文化回归大众的背后,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新的经济潜力。
如果仅从互联网媒体目前的广告收益来看,它在整个广告市场所占的比重还不是十分大,但潜力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事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崔保国认为,与传统平面媒体相比,中国网站的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化,作为产业群的网络产业,其整体市场远大于网络广告收入,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受众分流和媒介消费分流不可忽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博客在去年的大面积普及。信息产业部去年年底宣布,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1.1亿。同时,随着博客站点的人气飙升,各著名博客网站规模迅速扩大,“博客中国”、中国博客网相继获得上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紧接着,博客涉足出版业,博客书大战硝烟四起,又成为当前出版业的最大热门话题。继徐静蕾“博客书”《老徐的博客》上市后,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和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也相继出版。
传统媒体期待“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