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品质、个性、小众等消费理念的流行,原创设计产品,正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而中国原创设计品牌也逐渐拥有了更大的舞台。
今年5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淘宝发布了《2018中国原创设计创业与消费报告》。报告显示,从2014至2017年,原创设计商品的线上销量持续上升,2017年已达数百亿。
然而,就在十年以前, “中国原创设计”还是一片少人问津的新大陆;中国设计师甚至更倾向在国外创立自己的品牌。那时,新一轮消费升级虽已悄然开始,但国人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场景尚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那时,马蜂窝创立伊始,自由行与出国游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的旅行方式,而旅行箱,也没有成为明星带货单上的一员。
就在那段时期内的2007年,箱包品牌ITO在上海正式创立,用十余年时间,从线上走到线下,成为最具识别度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之一。ITO的发展史,可能并非一个中国原创设计品牌的典型发家史,但作为中国新一轮消费升级的亲历者,从他们的叙述中或能一窥中国原创设计的困境与机遇。
只是好看的产品,还没有到60分
今天,ITO产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好看、时尚”,这是初代产品Classic起便有的品牌基因。但实际从品牌一开始创立,就不是为了好看而做的设计。
活下来,寻找行业问题,用新设计来回应,这是ITO做原创产品开发时的原动力。在最初的Classic系列中,你已可隐约感受到这个品牌热衷于打破行规。
这款一经推出便爆红网络的产品,仅用一年时间便成为淘宝旅行箱销量第一。ITO创始人陈曦称,Classic之所以成功,本质在于弥补了行业缺口:在它之前,布箱是市面上见得最多的旅行箱产品,且颜色单一暗沉,因此色彩多样的硬壳箱自然会让人眼前一亮。
这款只算略有创新的产品,让ITO不仅活了下来,更有了日后实践原创设计产品开发的牢靠基础,用陈曦的话来说,就是为他们“供血”。2011年,Classic销量突破50万只,ITO也正式开始了设计师产品的研发。
关于为何要在当时开始做原创设计,陈曦的回答很简单直接:“就是想做一款好的箱子,颠覆大家的一些认知。而且,公司未来需要一个核心竞争力。”今天,市面上看到的ITO主推产品系列Ginkgo、Pistachio、Almond等,都是从那之后诞生的产品,而这些更好看的产品,其背后的思考和设计,都比Classic更为细致和深入。
谈及ITO的颜值,陈曦及公司首席产品设计师刘知礼均提到,旅行箱是一个可以成为时尚配饰的存在,但在当时,整个消费市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工具”层面。
刘知礼说,那个时期,消费升级已经开始,大家在服饰上追求具有品质感和时尚感的设计产品,但这种认识尚未延伸到旅行箱。因此,你常常会在机场看见,一位穿着考究的旅客,推着一只与其精心搭配的服饰并不合拍的旅行箱。而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只体积硕大的箱子,比他身上的所有配饰加起来,画面占比要更大。而正是这只不起眼的箱子,日后却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工具之一。就在ITO开启新品研发后的第五年,LV收购了箱包品牌Rimowa,机场街拍也成为了各路明星的必争之地。在这个浪潮中,ITO旅行箱的时尚外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
然而,尽管对产品有“时尚配件”这一前瞻定位,ITO首席设计师刘知礼却说,新产品的设计一开始都不是冲着“好看”去做的。在他看来,好看的外观只是个自然结果,产品要做到好看太容易了,一个只有好看外表的产品是没有花心思的,甚至,还没有60分。
刘知礼认为,设计是一个答案,而ITO要回答的问题,显然不只是“旅行箱不好看,怎么破”。在他眼里,旅行箱行业非常保守,技术迭代缓慢,十年前使用的箱子,和五十年前的没有本质区别,其中更有许多不合理的设计,比如采用并不耐摔的材料做箱壳,使用的带条辐脚轮强度不够,也不好清洁……因此,当他开始为ITO做第一款产品Ginkgo时,从外壳到拉杆,甚至铆钉、螺丝,全部重新设计,许多完全没有行业先例可循。而在这些此前设计师并未深入的产品底层设计中,最直观可感的,就是ITO旅行箱上颇具辨识度的圆形锁扣。
刘知礼将这款圆锁形容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指出,传统硬壳箱大多采用扣锁,延续了更为古老的工具箱传统,导致这种机械锁操作步骤过多,不够“直观”。而一只圆形的锁或开关,却是多年来一直存在于人们潜意识的设计。老式收音机的音量旋钮,矿泉水瓶盖,一只圆形的门把手,所有这些商品多年来帮助人们把圆形、扭动和打开这三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把人们脑海里本来就有的设计,通过新一轮的产品设计还给消费者,这种颇具熟悉度和亲切感的设计审美,不仅让ITO旅行箱的开锁过程更为快速和便捷,也让它摆脱了传统工具属性,成为一件日常使用的可爱物品。
量产和推广,是另一场战役
然而,在旅行箱行业,像ITO这样坚持深入底层设计的品牌并不多。从一个锁扣,到一只脚轮,再到拉杆的厚薄,Ginkgo系列的研发历时两年,几乎每个零部件都打破了行业原有的设计标准。作为单个设计作品,这无疑值得自豪,但对于建立原创设计品牌来说,这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实现新品量产,并让它真正抵达消费者,是ITO要打赢的另一场艰难战役。
刘知礼回忆,当年产品刚完成设计,还未正式上市,他们就带着样品到美国参加箱包界最大的展会TGA show。当时,他们那个临时搭建的展位很简陋,却吸引了许多业内人士驻足,甚至有来自北欧的代理商,称他们是“箱包界的iPhone”。刘知礼笑言:“我们当时很膨胀啊,对所有希望收购或买版权的要求都拒绝了。”
不过,回国之后,那份展会上的“膨胀”遭到了来自现实的直面打击:由于所有设计都超前于行业标准,供应商表示“这个不可能做出来”。这也是谈及做原创设计的困难时,陈曦最先提到的阻碍——供应链的创新滞后。他说,中国的很多供应商,生产能力很强,但创新能力较弱,“供应商会担心在投入大量成本帮你做新尝试后,产品却无法量产。所以量大、单一的需求,是他们最喜欢的”。
从内到外,ITO行李箱的每个零部件都是重新设计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TO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承担下供应商在尝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陈曦说:“我们一直说服供应商试试,到处帮他们找设备,还去德国给他们买了两台机器。”最后,ITO几乎是通过砸钱帮供应商做生产线升级的方式,倒逼他们实现了新产品各种零配件的量产。
不过,实现量产并非重点,新产品的开发最终要触达的是消费市场。虽然Ginkgo获得了业内极高关注,也得到2014年德国红点奖的认可,但在消费者层面,行李箱的轮子或锁有什么专利,并不是他们能直观感受或理解的。关于这一点,陈曦和刘知礼都坦言,箱包业对消费者的教育远不如手机。“几年前,如果一个姑娘跟你说她的手机摄像头有多少万像素,你一定觉得她不是个‘正常’姑娘,但现在大家不会这么看了”,刘知礼说。
《2018中国原创设计创业与消费报告》指出,中国原创设计品牌普遍“重设计,轻营销”,但在当下消费市场,品牌故事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陈曦自己也表示“酒香很怕巷子深”。因此,伴随消费升级,ITO近年也开始强化品牌形象,增加营销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让品牌在消费市场上发出更大的声音。
ITO的创意线下无人店
与明星合作是很多品牌营销的“例牌”动作
植入今年大热的韩剧《迷雾》
2017年,ITO与大英博物馆合作推出限量系列,埃及罗塞塔石碑、波斯细密画、中国明朝瓷器、日本神奈川浪里、希腊大卫石雕,从800万件藏品中,ITO选出这五件做了创意设计,五款别具特色的旅行箱限售一年,一时成为热爱艺术与文化的年轻人哄抢对象。
2018年,ITO与侏罗纪系列电影实现跨界合作,又一次打破行业陈规,让逼真的恐龙抓痕以3D浮雕般的效果出现在旅行箱上。就像ITO创意顾问严大发所说的,当ITO的产品本身已能在消费者诉求和审美上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品牌附加值带来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红起来的烦恼,只能靠持续创新去解决
在实现了量产,销售情况也越来越好之后,ITO像许多行业“红人”一样,迎来了仿品层出不穷的新烦恼。陈曦说,现在ITO每年花在版权维护上的费用,都有一两百万,还要额外付出许多时间成本在这些法律问题上。
而问及对此事的态度,他说:“我们只有不断的去创新。”这之中,可能有一半是无奈,另一半则是信心。因为,在陈曦看来,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中,对中国原创设计品牌来说,会是美好的十年, “市场对原创设计品牌有更高的接受度,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认知越来越理性,像华为这样的品牌也在增加大家对国有品牌的认可度”。
民族情节正成为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占据更大市场的推动力。从“例外”,到登上纽约时装周的李宁,陈曦认为,大家对这些事件的热烈讨论的背后,实则是国人对“中国创造”和“中国设计”的关注和期待。
而且,当下年轻人的“大牌”意识正逐渐淡化,越来越多追求生活品质、懂设计、有审美的年轻人加入消费大军,作为一波新生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拥护那些持续创新、独立思考、坚定立场设计品牌,这一点,也在帮助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即使尚有阻碍、尚有挑战,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终会帮助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在发展中实现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