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当塌鼻梁、圆脸盘、小眼睛、厚嘴唇、高颧骨、短下巴的吕燕横空出世,征战巴黎时,许多人都表示惊讶——原来长成那样都可以当模特?虽然说审美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但吕燕的长相与传统“三庭五眼”的美女相差甚远却是不争的事实。
吕燕的成功对于中国模特仅仅是开始,这二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模特走出国门,重新定义中国女性的美。从刘雯、孙菲菲到雎晓雯、李静雯,这些女孩子的长相如果按照传统观点,并不算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她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证明了她们在行业内受到了巨大肯定。再往前看,从罗圈腿的凯特·莫斯,到雀斑娃娃脸的戴文·青木,不同风格的超级模特持续涌现,将人们的审美带入了一个更多元的领域。
但,为什么很多超模都不是大众意义上的“美人”?
如果要解开这个谜,我们就得知道,模特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模特主要分为两种:媒体模特和商业模特。我们在杂志、T台上常看到的那些不属于大众意义上的“美人”,就属于典型的媒体模特。她们往往没有长一张“第一眼”美人的脸,但他们的长相通常都很有特点,特别容易让人记住。第二种模特是商业模特,她们常常出现在商品目录(Lookbook)、印刷广告和服装陈列室上,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长相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欣赏。
对于媒体模特而言,他们所存在的媒介更偏向于业内人士,所以她们并不需要长成传统意义上的“好看”,而更需要看起来“前卫”(edgy)。她们的外貌需要让人过目难忘,带有先锋性、未来感和前卫属性的特质,以作为业内人士表达自己独特理念的载体。
另外,她们还需要具有极高的可塑造性。这一刻,穿上羊毛衫要像邻家女孩;那一时,穿上曳地长裙,要像好莱坞明星;富贵的皮草披上身,富太太的仪态就要走出来。所以,她们的脸虽然要能被大家记住,但也不能是太符合刻板印象。她们需要传递出的是一个造型(look),而非一种美(beauty)。
而对于商业模特,她们的曝光媒介更偏向大众,所以其外形更接近于大众审美。商业模特之所以距离普通人的审美更近,正是因为广告商与品牌商们希望受众能够在他们身上看到升级版的自己,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是背后产品的载体。
一个是传达概念的超前,一个是为大众编织梦境,两者的受众截然不同,自然价值取向也会有泾渭分明的差异。
但我们也能常常看到某些媒体模特出现在商品广告里,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这是因为模特行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这种流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流动。在模特产业里,一般认为媒体模特的地位要高于商业模特。因为媒体模特往往能够伴随着媒体的流通,带来更高的曝光率,更有成功的可能性。
加上审美的霸权也一直把持在少数人手中,杂志编辑、时装买手、品牌大佬他们告诉你什么是美的,好的,你需要的。他们将业内推崇的美学思潮通过不同的媒介传输给大众,让他们慢慢地改变对美的定义。就像《穿Prada的女魔头》里,米兰达高傲地对安迪说的那段话——“你认为是你选择了那件鼓鼓的蓝色毛衣?事实上,你穿那件毛衣,是这个房间里的人从一堆东西中选出来给你的。”
所以,即便媒体模特在职场初期,所能接洽的工作机会较少,薪酬极低(很多情况下甚至无薪),但只要能够挺过初期的发展阶段,让大众记住他们的脸,加上一点运气,只要拿到了品牌的代言,她们的薪酬就会迎来巨大的回报,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媒体模特也只有“三年”可以吃,虽然30岁以上依旧走在模特行业尖端的人士大有,但那些并非普通媒体模特,而是业界icon)。
看到了吗?重点是让大众记住你的脸。一张超越传统“美人”意义的脸,越能够诠释出不同的风情,更容易被人记住,也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所以,这也不奇怪,为什么那么多超模,都不是大众意义上的“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