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我正在认真工作,突然手机响了。
抱着“屁事可以发微信,大事才会打电话”的共识,没仔细看号码就接起来了。结果一个一口广东口音的男性,问我是否曾在XX高校注册过某外卖平台会员,发生过一笔价格多少的订单。虽然母校确实在广东,但这毫无逻辑的事实关联、经不起追问的话术实在撑不起“诈骗”两个字,我当下感到了被当成潜在客户的侮辱,愤而挂机。
结果过了二十分钟左右,阿Sir开始给我打电话,问:“刚才我们这检测到有诈骗电话打给你,你没转钱吧?啊这就对了,国家反诈中心的APP下了没啊?要下啊,要提醒你的亲朋好友都下啊!”
反诈骗这件事,阿Sir们真是操碎了心。(于是也提醒一下我们的读者,反诈APP下了没啊?要下啊,要提醒你的亲朋好友都下啊!)
消灭电信诈骗是全球人民的美好期盼。迪拜国民银行(Emirates NBD)今年就出了一部TVC,告诉大家即使疫情封锁也不要丢掉防备心,总有骗子在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的钱包。
这支短片比起诈骗,更像传销。主角James Jefferson是一名血统纯正的诈骗犯,但这样说太庸俗了,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作家或一位表演艺术家。他解剖自己关于行骗的艺术理论和审美经验,向镜头前的每一位“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娓娓道来。
别觉得他的套路太“小儿科”,换个角色说不定你也会被带跑。比如在此起彼伏的疫情之中,第二针28天的期限临近,你是否会陷入焦虑?整天打开卫健委抢苗的你,是不是害怕因为疫情而耽误工作生活?一传十十传百,好朋友推给你一个“不用排队的疫苗”,你是否会出于对她的信任以及对“这肯定没人敢造假”的判断去试一试?
比如陷入疫情的弱势群体是否会激起你的同情心?同理还有贫困家庭、退伍老兵、特殊儿童。偏偏就有没有心的骗子,开发一些筹款通路或公益项目,利用你的恻隐之心谋取利益。最后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依旧如故,大众还对慈善事业渐渐丢失了信心,这还不严重吗?
这支短片的拍摄背景是疫情期间,James Jefferson这位无耻之徒靠自己诈骗得来的财产享受着奢侈生活。最后整个大翻车,直教人拍手称快。比起洗脑式地天天拉着你的耳朵念口号,给一个诈骗犯角度的脚本,让你看看他得意的嘴脸和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不是对诈骗的后果认识得更立体了?
把“不转账,不上当”刻烟吸肺吧!看过了这一波“犯罪心理”和诈骗套路,我想不论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堪称名嘴的游说技巧,我们应该都会有点抵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