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语文|2012(35)|2012-8-20-2012-8-26
本周单字“养”,“养老”的“养”。本周,香港成报发表调查报告,原题“一个孝字撑不起的中国养老现实”。调查说,“在中国城乡,多少老人独居於城中高楼或守在乡下小屋,望断家门路盼不到儿女归期,却在有感於逐渐流失的生存能力之后渐渐失去生存的欲望,徒留悲伤儿女。深圳在8月15日爆出在短短20天内发生9起老人自杀事件震惊全市,而在不久前的8月13日中国妇联和中国全国老龄办等机构刚刚联合发布新版‘24孝’,並引发一股孝老讨论风潮。”
调查从“传统养老”“移民养老”“西式养老”“国家养老”中式孝顺“”西式孝顺“老年隐形自杀”等不同视角审视中国当下正在遭遇的”养老瓶颈”,认为“对于中国年轻人,有时光光是有一份‘孝心’是撑不起父母养老问题这个现实。仅仅是新24孝的标准里面,要求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这简单一条对于外出打工群体已经是奢望,更不要说带父母旅行、教会父母学会上网、经常带父母接受健康检查等等。”
“一再发生老人轻生事件刺痛社会的良心,很多地方想尽各种办法去引导青年人孝顺父母。譬如湖南省溆浦县更做出‘不孝父母、不教子女等品行不端行为者不得入党’的规定。譬如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学校非常流行的集体‘为父母洗脚’的行为艺术……不过有人指出,这些抢占道德制高点的规定和做法注定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孝德文化的依存基础正在崩塌,个体的自由度正在增加,养老正在形成社会机制,而以老为尊的农业文明传统已不再重生。”
汉字“养”为会意字,《说文-食部》的解释说,養,供养也,从食,羊声。这个解释说的其实是“養”字的引申义,“養”的本义为饲养。其引申义除“供养”外,还有养活(如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培植(如养桑麻,育六畜)、扶助、扶植(如以工养农)、姑息纵容其发展(如中兴三十年而兵未戢者,将帅养寇藩身也)、培养(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修养、养护、调养(如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生育(如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等。
—————————————————————————————————————————
【钓鱼岛只属于中国苍井空才是世界的】
来自作家宋石男周二微博推荐,语出一张新闻类热图上的文字:“为保护自己的日产坐骑,这哥们太搞了:‘钓鱼岛只属于中国,苍井空才是世界的。’”
【当代孟母】
来自本周新闻。据中青网报道,河南卫视新近启动“寻找当代孟母”公益活动,女航天员刘洋的母亲牛喜云作为“当代孟母”候选人到场。该活动时长两个月,拟评选当代十大孟母。此活动引发讨论。作家老愚说:“航天员只是一个职业工种而已,谈不上英雄。现在非要把她作为英雄人物拔高竖起,还要荫其母亲,弄出有其母必有其子的定律来,怕只会贻笑大方。”而网友沈潇同则认为,真要评选当代孟母,似另有标准:“那些毅然带孩子移民的都是孟母”。
【这个人群早就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刊物了】
来自本周网友推荐,语出媒体人洪晃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写的专栏,原题“《小三周刊》策划案”。洪老师认为,这本虚拟的“《小三周刊》的结构和所有大牌时尚杂志一样。刊物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基本上是八卦和购物指南,我们可以有一个‘三Spotting’的栏目,专门以街拍的方式报道本周名三们的各种活动;我们还可以有一个‘干爹/坏干爹’的栏目,展示一下本周有哪些三得到了合适的礼物,送礼物的就是好干爹”。“我觉得《小三周刊》定会大红大紫的。我们定价不要高,向《三联生活周刊》靠拢就好……这个人群早就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刊物了。”
【过度分享】
来自美通社本周推荐。所谓“过度分享”,是指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时代,个人尤其是企业过度频繁或庞杂的信息传播,这种传播常常惹恼信息接受者,并使原本的关注者慢慢流失。原文作者提示说,在转发或分享信息时,减少“过度分享”可考虑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尽量减少个人因素,一是保持合适的频率更新内容,一是注重分享那些有趣、易于阅读的内容。
【余额查询请勿爆头】
来自网友关于xxoo那点事本周推荐,原题“安全取款须知”,算是一则有感于时事新闻的网络段子:“防弹头盔和防弹背心必备,最好在身上写明‘小额取款,请勿爆头’。网友评论:‘房奴还款请勿爆头!来交罚款请勿爆头!卡里透支请勿爆头!交水电费请勿爆头!自助还款请勿爆头!卡内转账请勿爆头!余额查询请勿爆头!低保取款请勿爆头’”……整个段子混搭而可以,几乎每个字都弥漫着一种粘稠暗黑的无助无奈。
【垃圾学】
来自专家钟建国推荐,这一单词创造者是学者威廉-拉斯杰博士。他在专著《垃圾考古》一书中认为,过往人们对垃圾“不屑一顾”或“视而不见”的态度是不妥的。在拉斯杰博士看来,凡已发生的人类行为,其信息均包含在垃圾中,因此需对垃圾转向研究。他认为,垃圾研究纵贯古今,其中涉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市场学、大众营养学、公共卫生、人口统计、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据此,新词“垃圾学”诞生,而从事“垃圾学”研究的人则被称为“垃圾学家”。
【我找了半天才凭那颗痣认出来她最后的丈夫】
来自记者孟静周二微博。那天,编剧秦晔在微博转推香港舞台剧《江青和她的丈夫们》剧照。转发此微博孟老师写:“我找了半天才凭那颗痣认出来她最后的丈夫”……今年早些时候,网易娱乐曾报道该剧,该舞台剧的编剧是沙叶新,香港上演时,艺人焦媛饰演江青。全剧将江青故事搬上舞台,并着力探究这个做过电影明星、当过裸体画模特(网易模特联盟)儿、搞过政治、坐过牢、既传奇又备受争议的女人的情感世界。
【冯金线】
网络热词,为青年作家冯唐网络绰号。在今年此起彼伏网络纷争中,冯老师曾在GQ杂志撰写《大是》一文,文中冯老师畅谈文学标准,“金线”绰号自此而来。尤其近年来,网络语文中以名人为主体的新成语、新绰号日见其多,除“冯金线”(绰号)“冯唐金线”(新成语)外,远有“潘币”,近有“杨三十二郎”,都还客客气气。当然,也有调皮捣蛋网友管白岩松叫“语录菩萨”,管相貌略似的歌手汪峰叫“汪岩松”,于是躺枪者变成白,绰号“白峰”……专家说过,“绰号” 一词最早在元代已有使用,词源或来自蒙语,汉文中的近义词为“外号”“诨号”,属依照其人特征特点另起的非正式名,多含亲昵、玩笑、揶揄等意味。
【每个人都能成为十五个人中的名人】
语出作家肉唐僧新近为《上海书评》撰写书评,上为标题。问中肉老师提及Eric Qualman撰写的《颠覆》一书,并认为该书的副题“社会化媒体改变世界”道出了新媒体与旧媒体的本质不同:“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本质并不在于一百四十个字的限制,而在于其传播的机制——关注与转发……安迪-沃霍尔所谓的‘每个人都能成为十五分钟的名人’在此彻底转变为‘每个人都能成为十五个人中的名人’。颠覆正在于此!”
【叠叠乐】
网络熟词,又称“手机叠叠乐”,指在友人聚会时,为避免那些黏着手机不放,将难得的友人聚会变为微博发布现场,要求参加聚会的到场者一并交出手机,叠成一摞单放异处,无法忍受人机分离且闻听呼叫先触碰手机者买单。这款“饭局聚会游戏”多针对“手机控”而设,它未必实施,就算真有实施,亦未必奏效,但它好歹也算一番警醒,一种倡导。
【迅速拿出身份证纠正错误观念】
语出饭友苹果流冰饭文:“洗完脸洗完澡照镜子容易产生‘我长得挺好看呀’的错觉,这时就要迅速拿出身份证纠正错误观念。”
【中国好舌头】
来自编辑波斯蜗牛推荐。真人秀新节目“中国好声音”持续热播,节目开播至今,一直以机关枪语速报幕的主持人华少备受网友称道,”华少的广告念得到底有多快?网友经统计得出结论:他在47秒内连说350个字,平均每秒7.44个字,其中至少提到4条广告,报了6个网站,且不卡壳、不出错、不含糊,为此华少也获封花名‘中国好舌头’”。
【真相是稀缺的奢侈品】
语出导演牟森本周博文,就一句:“从历史到新闻,从周克华的头到刘翔的脚,无不迷雾重重。在这个国度,真相是稀缺的奢侈品 。”
【未来时间参照】
来自美国《外交政策》新一期,语出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基斯-陈的一个观点。基斯-陈认为,各种语言在区别未来和当下事件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比如英语的未来时间参照(FTR)比较强,人们说“明天将要下雨”。在弱FTR语言中,比如德语,人们只说“明天下雨”。基斯-陈认为,英语、希腊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属于强FTR语言,而弱FTR语言则包括德语、汉语、日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处于两种不同时间结构的语言会影响人们对外部现象的看法,并就此改变一个人的经济行为。比如说弱FTR语言的人一般会为退休后的生活存更多的钱。基斯-陈认为,中国人已经生活在未来之中,或者至少在语言表达上已经处在未来之中。
via 黄集伟 孤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