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战--企业生死劫
7月1日,涂料国家标准开始强制实施的第一天,来自上海的鳄鱼漆就公开站了出来,认为国标中有害物质VOC限量翻了一番,客观上造成了抑优扶劣的后果,建议对该项标准进行复审;在刚刚闭幕的修改食用油标准的会议上,对“压榨”与“浸出”工艺进行了强制性划分,并要求在销售产品的标识上注明,使“出身”成为食用油企业的生死劫。
国标制定VOC限量越讨论越高,鳄鱼漆建议复审
7月1日,涂料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开始强制实施的第一天,来自上海的鳄鱼漆就公开站了出来,建议对该项标准进行复审,明确提出有关标准制定部门应立即着手修改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VOC限量值,从不得超过200g/L直降为不得超过100g/L,并在合理时间内,把VOC限量降低为50g/L或者30g/L,增加包括急性吸入性毒性、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致突变性(Ames试验、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等在内的更具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指标。
鳄鱼漆方面人员特别提醒说,随着国标的实施,一部分厂家在涂料生产过程中为达到VOC限量的要求,可能会添加具有增塑作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原料,或者打出低VOC的旗号以误导消费者。而按照卫生部2001年255号文件的规定,室内用涂料所用配料中禁止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和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等高毒性物质、致癌物质、致畸物质和致突变物质。因此涂料国标中应该明确禁止使用此类原料,消费者也必须注意不要购买这种假低VOC的涂料产品。
不但如此,鳄鱼漆还对这项国标的制定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了披露。去年11月18日,涂料国标的主要起草单位在常州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参加征求意见。在涂料国标征求意见稿里,可以白纸黑字地看到,包含了国标“全部技术要求”的表12中,写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g/L小于等于100”。
据申真公司技术部部长徐海峰介绍,“国标正式公布时,VOC限量翻了一番,变成200g/L。这里面,某知名品牌‘功不可没’”。 “讨论中,有发言权的企业中,多数建议将VOC限量放宽到200g/L。国内某知名企业董事长最后总结发言时也说,‘还是宽一点好,否则我们没法做’。这位董事长说完后,大家都默然了。”
据悉,该项涂料国家标准自去年年底公布之日起就没有消停过,质疑之声不断。今年2、3月份,北京一家企业就拿出《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的地方“家规”,质疑涂料国标规定的VOC含量限定。
鳄鱼漆的生产厂家上海申真阿里佳托涂料有限公司总工卢荣明介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若不及时离开现场,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并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卢工认为,该项标准中,对VOC限量为不得超过200g/L,和国内外关于VOC限量标准比,要求过于宽泛。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欧共体生态标志产品――色漆和清漆生态标准(欧共体-1999/10/EC)中VOC限量规定,对占涂料销售量高达85%的一类(亚光)要求是30g/L;在国内,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发布的水性内墙涂料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要求也规定,VOC的限量是100g/L;众所周知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VOC要求是在125g/ L以下。
徐海峰认为,这种充分利用标准,以图赚取更多利润的行为,是对广大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有关部门作为标准制定者,怕标准定得太严,一部分企业承受不了,这是一种长痛的选择,主观上是好意,客观上造成了抑优扶劣的后果,这实际上是以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代价,不利于建筑涂料行业的良性发展。
浸出还是压榨,出身成为食用油企业生死劫
今年,要求生产企业亮明出身的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又在酝酿之中。据报道,在刚刚闭幕的修改食用油标准的会议上,对十几年前制定的现食用油标准做了较大修订,将把一部分企业不希望公开化的质量标准,交到消费者手上。此标准在对杂质、水分等食用油的各项指标做了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对“压榨”与“浸出”工艺进行了强制性划分,对两种工艺的质量差异进行了严格的说明,并将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把产品制作工艺,即“压榨”还是“浸出”,在销售产品的标识上注明。
业内人士介绍,压榨法就是物理制油法;浸出法要将大豆或玉米破碎后投入溶剂油中浸泡,在后序的精炼工艺中必须尽量把溶剂油去除干净。浸出法使用的这种溶剂油的学名为六号抽提溶剂油,俗称六号轻汽油,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成分是正己烷。花生食用油,一般采用压榨法,因为花生的出油率高达42%,而大豆的出油率才12%左右,所以大多数以大豆、玉米为原料的制油企业,都采用浸出法。
市场营销人士认为,这项正在审定过程中的强制性食用植物油标准一旦实施,将成为该行业一部分企业生死劫,拍手叫好的肯定是花生油的生产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大豆、玉米的制油企业,其次是那些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
“不亮明出身违法,亮明出身找死”,一位市场专家说,“如果这项食用油标准开始实施,一批企业将被标准淘汰出局,标准就这么残酷,能不争吗?”
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因“配制酱油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三氯丙醇”而折腾得风高浪急的“酱油风波”。在我国首部强制性《酿造酱油国家标准》中,明文规定:产品名称应标明“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以珍极为代表的北方调味品企业大沾这个出身标准的光。而广东、福建等省份的数百家广式酱油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因此而遭受到或大或小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国家权威部门表示,不会专门为广式酱油而修订国家标准。
得标准者得天下
有关企业研究专家对做产品的企业分了几个层次:一类是做OEM的,它就是个打工的;一类是做营销的,从产品层面到品牌层面,那就不得了;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就是写规则,定标准的。现在中国市场那么热闹,价格战、广告战、渠道战、明星战、间谍战等等,这些都仍然停留在从产品到品牌的营销层面,说白了还是干体力活;最狠的就是标准战,一旦标准定了,不符合的许多厂家产品连卖都不能卖。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应该说是标准。
打印机耗材标准、手机辐射标准,哪项标准不是争得头破血流?在IT、通讯、信息技术等行业,从一开始他们就意识到了要有话语权,话语权的竞争核心就是标准之争,曾经有人一针见血地说,“得标准者得天下”。规则的制定者必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把市场优势转化成标准优势,这是市场竞争的一个结果,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就是这样的,最后它成了事实标准”, 上海申真阿里佳托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平董事长说,“但是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如果利用这种优势制定出的标准是以有损整个社会为代价的,那么有关制定部门不妨推倒重来。”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加入WTO,打开了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大门,非关税壁垒,如环保安全、检验、检疫、认证、计量等一些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技术性非常强的手段,将成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和“洋人”玩壁垒的重要方式。徐昌平说,在某些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的产品领域,如建筑涂料行业,中国应该而且能够制定出国际领先的环保产品标准,这不仅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有利于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跨越各种壁垒;如果标准跟不上,仍在低水平徘徊,这些标准将成为某些行业被国际巨头吞并的突破口,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