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这玩意儿,除了用枪打的Tufting以外,上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大概是去年奥运会在看台打毛线的英国金牌跳水运动员汤姆·戴利了吧。
你别说,这些猫猫沙发、狗狗毛衣、奖牌毛衣、人类毛衣还真的挺可爱的。甚至在去年秋天,戴利还创立了个人品牌「Made With Love By Tom Daley」,你可以在官网根据款式与难度等级选购包括毛线、工具、图样等的编织套装。
虽然如今打毛线很难说是一项潮流活动,人们也不再需要通过手工编织的方式来获取日常衣物,但这种“手中线,身上衣”的温度感依旧令许多人着迷。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除了织衣服之外,编织这件事,还能怎么玩?
面包编织术
你的面包太多气孔啦,让我帮你补一补
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像面包和水一样每日必需摄取的?对于斯洛伐克的编织艺术家Terézia Krnáčová来说,编织就是和面包同等级别重要的事情。
在这组名为「每日面包」(Everyday Bread)的作品中,她将个人情感用针线缝进了面包这一基础食物中——编织之于她的生活如同食物之于人类,“离开了编织,我一天都无法生存”,她说。
这组作品一共包括7块面包片。
第1-6片代表了一星期的前六天:从秀丽的十字交叉和像脊椎骨一般的“圆圈补丁”,再到被单层的渔网、交叉错落的射线、似糖霜的致密排线而填满的“面包窗户”,又或是全包的方形格纹面包口袋……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万物,在第七天停止工作——休息!所以第七片作品是一片无编织的真·面包。
Terézia Krnáčová将各种编织技法与面包片相结合,不仅呈现出了编织作为一种艺术的多样性与活力,亦体现了艺术家本人的生命力——谁说面包和艺术天生就是对立的呢?模糊一下边界也未尝不可。
DIY刺绣手机壳
过气网红十字绣再就业
让我看看是谁刷了一星期的购物软件,都没有找到既便宜又支持原创的美丽手机壳子👀?对于这类拥有「设计洁癖」的人们,环保可持续品牌Pela提供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既然如此,你自己DIY吧!
与曾经红过但如今查无此人的「十字绣」类似,这款DIY刺绣手机壳直接把孔打在壳上,给予你在手机壳上尽情穿针引线的原创设计自由。
当然,为了照顾手残党,品牌也提供了两款图案的教程,一款繁星点点,一款简约利落,可谓是丰俭由人。
同时,观察到手机壳行业造成的严重塑料污染现状的Pela,此款DIY编织手机壳采用了以亚麻与秸秆为主的生物材料制造,即使是在家庭堆肥环境中也100%可降解。理念是不错的,但当我好奇地点开链接,发现售价69.95美元(约472元)时,赶紧恭敬地退出了网页,对不起是我来错了地方。看来,想要为设计和理念买单,真的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啊。
商品说明里写到,“这世界太繁忙,不如和这款编织手机壳一起退后一步,深呼吸,重新连结你的精神与身体。”但我转念一想,我的大部分焦虑和痛苦不都是来源于这破手机么,我不反手把它砸了还给它精心编织保护壳……好像有哪里怪怪的。(如果你仍旧心动,请点此跳转链接)
编织书
把纺织机装进一本书里,理论实践一把抓
也许都不用再过几十年,小朋友们已经难以理解《睡美人》童话中扎伤公主并使她陷入沉睡的纺车针是个什么东西了。虽然如今的纺织工业已经足够发达,但纺织作为一门手艺与一种艺术,在一些地方仍有相当的生命力。
台湾设计师蔡伟群就围绕着当地台湾原住民的编织文化,设计了一本「台湾原住民编织书」。这本书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咻」——梭子在织机上运动发出的咻咻声。
鲁迅曾经说过(没有),读书百遍不如动手一遍。更好玩的是,这本斩获了红点奖、金点奖的书籍除了记录关于台湾原住民编织文化的历史、工艺技巧与纹样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内置了「迷你织机」供你实践。
织机虽小,五脏俱全,你完全可以在这上面织出可爱的迷你“挂毯”(似乎很适合当作杯垫)。
“传统编织工具通常非常大,并且工序复杂,大家也因此通常难以亲身体验”,设计师蔡伟群说。“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让大家体验简单的编织流程,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编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