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女孩身上穿着 “蘑菇云”样式的裙子,双手摆出拥抱胜利的姿势,这是模特Lee Merlin,但她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头衔--原子弹小姐。
原子弹小姐,这可不是xx少年团那种为了让人记住而起的噱头名字,而是实打实的原子弹。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画报女郎,是当时美国酒店为吸引人观看原子弹爆炸请的气氛组。
没错,人们当时会聚在一起像看足球比赛一样观看引爆原子弹。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举办比赛看原子弹会在多远处炸毁某一样物品,能够在更近距离抵御原子弹威力的物品算作“取胜”。
在即将上映的新电影《奥本海默》中,首次原子弹实验“三位一体”中,天空中升起巨大的爆炸云,它毁天灭地的冲击波让人陷入无限恐惧。奥本海默引用了《薄伽梵歌》中的话说到:“现在我变成了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
文首的照片拍摄于1957年。距离奥本海默的哀叹和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才十余年。原子弹就从毁灭一切的恐怖武器,变成了流行文化的形象。这是精神麻木道德沦丧,还是在集体无意识下被洗脑?
也许我们可以从蘑菇云这一形象的流行中,看到人出于保护性地自我麻痹可以有多离谱。
为什么象征战争的蘑菇云会成为流行的图像?
蘑菇云的图像最早出现在“三位一体”原子弹的现场照片上:在一片黑白的废墟中,升腾起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云,媒体上将其称为科学的进步宇宙能量的聚集,“新生时代的第一声呐喊”(Men and Atoms ,117)。在庆祝第一轮测试的记者会上,行动指挥官威廉·布兰迪中将甚至切了一个蘑菇爆炸形状的蛋糕。
官方也努力把原子弹美化成扩张和强大的美国梦。阿尔伯克基国家原子能博物馆展示了 1954 年第一次氢弹试验的电视录像带,红色火球和上升的蘑菇云的镜头被反复播放,背景音中无比兴奋地说着“(氢弹)麦克让一个岛屿消失了!”
面向青少年的官方宣传中甚至出现了“核武器是为了自由”的广告,还有标着 “核武器”的卡通蘑菇,这种宣传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对蘑菇云的态度变得积极。
1988 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个女孩站在学校的海报前,一脸骄傲地指着海报上画着她学校的LOGO, 一个像卡通喷泉般不停冒泡泡的蘑菇云。“我们不是支持战争,我们只是忠诚”她辩护着。
对青少年而言,比起战争这个象征爆炸的标志更像是娱乐性的冒险,像在马路上飙车一样,危险,刺激,但让人迷恋。在内华达州当地,蘑菇云也是本地人相当引以为傲的标志,他们会在当地特产的刺绣被子上绣上蘑菇云的图样。
自我保护机制:用美冲刷恐惧
这张闪光带穿过蘑菇云的照片是“三一实验”的标志性照片。
巨大的奇观,无尽的能量,瞬间让黑夜宛如白昼的亮光,神秘的色彩……这些天生的艺术特质引发了用高速摄像机拍摄蘑菇云的风潮,拍摄者还会给照片起诸如“蓝石”,“特拉基”,“海星王牌”等颇具艺术感的名字,博物馆甚至会把蘑菇云印在海报上出售。
为何有那么多人可以无视蘑菇云和核武器恐怖的本质,可以将其作为艺术元素欣赏和使用?心理学上有一种解释,认为人们放大蘑菇云这一标志的美学和设计学价值,是因为人们对核武器感到无助,出于心理上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试图让四处可见的蘑菇云形象脱离它原本的客观含义,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创造新的关注焦点,自我欺骗核武器的危险是不存在的。
另一个例子是在1988 年 5 月出版的《新墨西哥商业杂志》上,出现了一张蘑菇云升空的照片,上面写着大大的宣传标语:“Bang for the Buck”(物超所值),文字和图片表达的含义完美重合,又给消费者双重的刺激。
此刻的蘑菇云是爆炸的美式资本主义的象征,赚更多钱,买更多东西,商业上要不断扩张,消费上要永不停止。
直至和平的今日,我们还能看见类似蘑菇云的标志出现在促销海报上,是因为它单从视觉艺术上,就颇具现代性美学价值和文化隐喻。
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原子弹爆炸时升起的漏斗形状的云会被默认成蘑菇而不是花椰菜?
根据人类学家Weart的研究,蘑菇在不同文化中都拥有神秘的意象,比如在西方民间故事和童话中,蘑菇或者是扮演庇护弱小动物的雨伞,或者是害死主角的毒药;在古印度教和中国传说里,人会因为吃了神奇的蘑菇而变成神,所以当人们看到如同上帝降世一般的火云柱子时,会下意识将其和具有神秘色彩的蘑菇联系在一起。
但比起神秘,残酷才是蘑菇云的本体。
蘑菇云重回残酷本义(了吗?)
美国对蘑菇云形象的美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林登·B·约翰逊 1964 年的总统竞选广告“黛西”中批判了核武器的威胁。画面中,原子弹随着小女孩倒数着花瓣而倒计时爆炸,约翰逊在画外音中说道: 赌注太高,不容忽视。
随着核武器的威胁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蘑菇云的恐慌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里根执政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白热化,描绘了导弹来袭后得克萨斯州惨状的电视剧《后天》打破了收视率纪录,在日本,今村昌平1989 年指导的《Black Rain》重新将广岛原子弹爆炸搬上银幕。这些电影将蘑菇云与死亡、破坏和混乱重新联系起来。
反对核武器运动的支持者也选择了蘑菇云作为运动的标志。但是对他们来说,蘑菇云是死亡的象征,是针对全人类的浩劫和威胁。
在他们的镜头中,镜头平扫过被烧焦的广岛,巨大的白色蘑菇云划过天际,四周一片生灵涂炭。当然,这并不是在为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推脱,但是核武器的威胁是针对全人类的。
他们的视频中展示了核武器存在的世界里,死亡随处可见,而那个有着明亮色彩,各个种族的小朋友自由生长的世界必定不能跟核武器共存。此时的蘑菇云既代表了它所描绘的危险,也代表了阻止它发生的决心。
艺术家蔡国强也挖掘了蘑菇云美丽和恐怖的二元性,创作了一系列以蘑菇云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比如《有蘑菇云的世纪:为二十世纪做的计划》,将破坏与创造力、灾难与更新融合统一。他实地考察了曼哈顿、内华达州大盐湖等曾经的核试验场。在这些地方,他将鞭炮中的火药粉装进一个从废旧传真机中拆下的纸筒里,然后封住两端在中间插上引信,制造了一个小型鞭炮。他在游览时突然拉下引信,瞬间就发生爆破,冲出一小片蘑菇云来。他同时拍下游客视角的照片,这让看到这些照片的观众可以代入“在那里”的视角,在感情上重回历史发生的瞬间。
他还于2008年在广岛和平纪念碑上空创造黑色蘑菇云。艺术家将其定义为“以毒攻毒”:使用破坏性的工具来引发人们对暴力的思考和苦难的共鸣。
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蘑菇云成为了大片的终极特效。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 2:审判日》(1991) 完整地再现了炸弹爆炸时的惨烈场景,但电影本身还是电子科幻片儿;阿诺·施瓦辛格和杰米·李·柯蒂斯在无数次惊心动魄的越狱后拥抱在一起,弹头的蘑菇云构成了浪漫的背景。
这是否也是新时代,人们通过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冲击性,重新悄悄忽略核武器强权的冷酷和残忍,自动带入了胜利者的视角在鼓掌叫好呢?